办案检察官向参加听证的人民监督员介绍基本案情。 本报通讯员张春雁监制 王贞懿制作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检察院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创新打造了“检听则明”检察听证品牌,为检察权把关加锁,办案质效显著提升,实现了“兼听则明”。
船营区检察院每年办理案件数量超千件,虽然多数是群众身边的“小案”,但对每个涉案人员和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为此,该院以公开听证坚守司法尺度,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办理涉未案件,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心理疏导、矫治,用心用情传递检察温度。
“幸而有检察机关的司法温度和检察官的爱民情怀,给触犯法律的孩子一次改过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能够重新起航。”两年来,听证员柳川在听证会中切身感受到检察机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见证了该院通过检察听证成功帮教42名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老吕家卖死牛肉涉嫌犯罪,检察院到咱村开听证会了。”船营区越北镇某村村民相约旁听了一次特殊的听证会。这次听证会评议的是该村发生的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这也是船营区检察院检察官为该村众多养牛户上的一堂生动普法课。该院把听证会开到案发地,邀请人民监督员和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听证,面对面向群众释法说理,将法寓于理、将理融于情,努力解开老百姓的法结和心结。两年来,该院先后上门听证24次,真正将听证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
船营区检察院通过检察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并确保听证过程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更加真切。2024年以来,该院对不起诉相关案件召开听证会182件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