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创新进到哪 保护跟到哪
· 多管齐下应对知产保护新挑战
· 历史留下来 文化活起来
· 积极履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检察服务
· 河北:高标准落实“强化检察监督”重要要求
· 辽宁:打造品牌矩阵赋能高质量发展
· 云南:高质效履职筑牢边疆安全屏障
· 凝聚检察巾帼力量 谱写检察事业新篇章
·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大检察力量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中走在前挑大梁善作为
· 制造名城,“大国重器”星光闪耀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进到哪 保护跟到哪
王维夷 赵晓明 陈伦双

  “风起云涌大江流,百舸相竞下渝州”。在群山层叠、两江汇合之处,一座承载着3000年巴渝文脉的山水之城——重庆,正于时代浪潮中奋楫争先、熠熠生辉。

  这里不仅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更是孕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沃土”。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永川秀芽、涪陵榨菜……这些深植“重庆记忆”的特色产业与品牌,既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对象。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将“创新开放、富有活力”刻入发展基因。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发展的“护航舰”,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近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采访团队走进山城重庆,“零距离”感触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护航创新发展的检察实践。

  综合履职·高质效斩断造假“跨省链”

  “你们销售的防水涂料质量有问题,异味很重,我要退货!”2021年8月,某防水公司接到一通投诉电话。正是这通电话,牵出一个横跨川渝黔三地的制售假冒涂料犯罪团伙。

  某防水公司立即派人实地调查,发现消费者使用的涂料并非自家产品。“有人假冒我们的产品!”该公司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原江北区检察院应公安机关商请依法介入,“此案涉及地域广、规模大、链条长,必须从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运输全环节切入,既要打源头,也要顺藤摸瓜查销售网络。”该院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李欣第一时间明确办案方向。

  “案件是否还涉及其他品牌?”“谁在帮犯罪嫌疑人陈某甲分销假冒伪劣产品?”“灌装原料、包装桶、外包装又从何而来?”检察官层层推进、深挖线索。

  调查发现,陈某甲制造售卖的假冒品牌高达10余种,覆盖市场多数主流品牌。由于其与上下线采取单线联系,制假与销售环节彼此隔离,陈某甲一度矢口否认罪行。

  为夯实证据基础、全面打击犯罪,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上游生产者、下游销售者开展全面侦查,穿透式审查事实与证据;聘请专业审计公司对涉案金额和违法所得进行全面审计。最终,陈某甲等4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经原江北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分别判处陈某甲等12人(其余人员另案处理)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七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刑事惩处虽已落地,但因被侵权公司在审查起诉和庭审阶段未能与被告人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损失仍未获得弥补。如何最大程度挽回企业损失成了检察官面临的一道新难题。

  “刑事判决后,我们及时提醒被侵权企业提起民事诉讼,并协助其与法院沟通、准备相关材料。”李欣告诉记者,今年3月,被侵权公司已成功提起民事诉讼,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该案只是重庆市检察机关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一个缩影。2023年底,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接到一试剂生产企业的报警,称市场上出现假冒该公司品牌的试剂。“你们的试剂为什么不能显示实验结果!”接连收到客户投诉后,企业随即开展调查,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原来,罗某利用担任某生物试剂生产企业销售主管职务便利,在未经企业授权的情况下,通过虚构身份在该公司官网下单大量试剂,后自行打印仿造该公司产品的货号、名称、规格等信息的标签,贴附在试剂管并装入带有公司商标包装盒后出售至多省。由于罗某利用试剂无色的特征,将试剂空管冒充该公司产品掺杂销售给他人,恶行最终暴露。

  “如何准确认定罗某犯罪性质?”“企业报案金额与起诉的犯罪金额差距较大该如何解决?”案件移送至九龙坡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一系列疑问摆在检察官面前。

  “我们建议公安机关调取涉案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支付单据,与该企业发货清单一一比对。”九龙坡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谭登峰表示,经过仔细对比核实,最终追加认定罗某职务侵占金额7万余元,且认为其行为符合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要件。

  今年5月,经九龙坡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职务侵占罪判处罗某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罗某提出上诉后,今年8月,法院维持原判。

  据了解,2023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达495件。案件成功办理的背后,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坚实护航。近年来,川渝两地检察机关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联合挂牌督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链条打击跨区域制假售假犯罪,携手护航各类企业商标品牌权益。

  立体守护·擦亮地理标志“金字招牌”

  云雾绕青山,春茶吐新绿。走进重庆永川万亩茶园,整齐的茶树间,太阳能光板、杀虫灯和植物生长监测仪错落分布,实时采集气象、土壤和茶叶生长数据,这些科技设备为传统茶园注入现代活力,也守护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川秀芽”的品质。

  “茶园环境越来越好,茶叶品质也跟上来了,我们种茶制茶更有底气了!”永川秀芽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鲁礼勋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然而一年前,茶园周边却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6月,永川区检察院在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某街镇茶园附近有4家从事木材、石头生产加工的企业,作业时产生大量粉尘,周边还堆放众多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

  “此前,我们也多次与企业沟通,但因倾倒地不在茶园种植区,企业拒绝整改,我们也不知如何解决。”茶园种植户向前来调查的检察官道出了心中苦楚。

  粉尘与垃圾是否会影响茶叶生长?检察官前往茶叶协会与茶叶合作社咨询相关专家,明确了种植“永川秀芽”土壤、水源、大气质量的相关标准,同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认粉尘等问题确实会影响茶叶品质。

  2024年11月,永川区检察院与茶园属地政府进行磋商,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督促其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属地政府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约谈案涉企业,责成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工业粉尘采取防尘覆盖措施。”永川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李新鑫介绍。

  “案涉区域问题已有效解决,‘永川秀芽’茶叶产地环境重焕新颜。”同年12月,检察官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回访评估,确认整改成效显著。

  不止“永川秀芽”,重庆另一地理标志产品梁平柚,也曾面临地理标志商标未经授权使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我们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后,该局立即成立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查处违规企业商户2家,督促整改3家,现场指导10家。”梁平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检察官助理唐文武介绍。

  “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与帮助下,我们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重庆市龙滩梁平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文辉望着长势喜人的柚树,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波才动万波随。从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再到荣昌卤鹅,重庆市检察机关以“一院护一品”的实践,推动地理标志保护常态化:走访联系点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普法、联动相关部门整治,让一个个“土招牌”成长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数智突围·领跑知识产权保护“新赛道”

  科技创新的脚步走到哪里,司法保护就跟进到哪里。在重庆邮电大学校园内,“数字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

  为破解数字知识产权案件审查难的困境,2024年4月,南岸区检察院与重庆邮电大学开展检校合作,共建数字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推动知识产权检察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深度融合。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店铺销售假冒知名美妆产品,电子证据分散,审查难度大。”在研究基地,南岸区检察院检察二部副主任凌高锦向记者介绍了该院办理的一起案例。

  “徐某等人辩称‘刷单占80%至90%,未实际销售’,为拆穿其谎言,研究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凌高锦解释,该院委托研究基地专家对网店运营数据、销售金额、物流信息等关键电子证据进行合法性审查,重点审计产品购销比、销售额占比,核实实际销售情况,最终拆穿刷单谎言,徐某等人受到法律制裁。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庆市检察院先后与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签订《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协作框架协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合作协议》等机制,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闭环。

  一花引来万花开。今年3月,九龙坡区检察院研发“九维检立方”案件质量品控中心智管平台。该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精准推送诸如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不起诉率偏高等预警信息。谭登峰介绍,“立足‘九维检立方’平台的预警提示,我院出台《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证据收集参考指南》,明确证据体系、证明标准、收集规范,为高质效办案提供支撑。”

  原渝北区检察院在20家企业挂牌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并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仙桃数据谷、川渝高竹新区等市域科创高地设置3个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渝中区检察院创立“守创护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品牌,先后办理数字音乐、数字期刊著作权案等知识产权案件92件。

  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休止符”。2024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涉知识产权案件429件,主动发现案源和依职权监督案件占38.7%,知识产权检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从打击假冒品牌、守护核心技术,到保护地理标志、服务数字经济,重庆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履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成效明显,‘四大检察’履职办案结构比更加合理,行刑衔接、川渝协作等跨部门、跨区划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大槐说。

  这些履职成效与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现了同频共振。今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知识产权检察厅也同日亮相,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迈入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阶段。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责无旁贷。”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重庆市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最高检、重庆市委工作部署,紧扣‘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开局的关键节点,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十五五’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机制,探索巩固一体化、专业化办案模式,建立集约化、智能化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平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知识产权检察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扫码看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