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引航亚太开放合作 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 习近平就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
·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
· 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理论体系
· 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检察新篇章
· 以更高标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强化刑罚执行监督筑牢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线”
· “绿色毛毯”消失了,麦穗鱼回来了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色毛毯”消失了,麦穗鱼回来了
王梁 嵇丛妍 余丹丹

  “你看,有鱼,有鱼了!”日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村民王大爷带着小孙子在康峪河边,望向重现生机的河水,满是惊奇,“这鱼群回来了,河也‘活’了,我这心里头真是亮堂堂的。”他向前来回访的长安区检察院检察官说。

  今年4月,长安区检察院收到西安市检察院交办的一条案件线索:辖区康峪河河道内出现大面积外来入侵植物,且有蔓延生长扩散的趋势。“这些植物到底是什么?”带着疑问,检察官赶赴现场。

  走近河岸,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墨绿色的水草如一张巨型毛毯,死死裹挟着河道。绵延近一公里的水域几乎看不到流动的水,其他植物荡然无存,河面死气沉沉。

  经询问专家,检察官了解到,这些水草叫作粉绿狐尾藻,原产于南美洲,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在自然水域中繁殖迅速,会严重破坏本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干扰水域物种多样性,影响整条水域的生态链。

  随即,长安区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属地街道等部门,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河道会诊”。特邀前来的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处工程师指着模拟图提出治理方案:“先在下游设置拦截网,再由人工分段打捞,最后采取晒干、深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5月14日,长安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涉案河流全河域进行排查,制定处置方案。一纸检察建议,迅速激活了行政履职与公众参与的双重引擎。相关部门联合村民成立“护河联盟”,开展地毯式清理,所有打捞物经暴晒灭菌后,深埋于防渗填埋场。与此同时,该院同步发动“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全域巡查,并在河岸设立带AR识别功能的智能警示牌,方便群众扫码实时上报入侵物种。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共清理河道1.5公里,清除粉绿狐尾藻300余平方米。

  如今,康峪河河面重新敞亮,河水复清。当检察官再次来到这片熟悉的水域时看到,昔日厚厚的“绿色毛毯”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波流淌,几尾麦穗鱼正悠然游过……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