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一位朋友发来微信说:“柯恩教授走了。”这让我好生惊讶,原以为这么一位睿智的长者,肯定会长命百岁的!杰罗姆·艾伦·柯恩是一位国际公认的美国顶尖中国法专家,也是中美法律交流的重要奠基人。他学识渊博、视野宽阔,为人厚道、风趣幽默,乐于提携晚辈同行,与他有交集的人都会被他的这些优秀品质所吸引。
说起来,柯恩教授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曾到中国访问,一生致力于推动中美法律交流,与中国的法学学者们有广泛交往。数十年来,他一直关注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不仅是位眼光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积极的实践者,更是中美法律交流的桥梁。他的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程序:1943—1963》,可谓西方世界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刑事法律程序的专著。他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过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及大法官费利克斯·弗兰克福特的书记官,担任过杂志主编、仲裁员,也在北京开设过律师事务所。曾在哈佛大学做教授17年,创立了该校的东亚法律研究会。后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创立了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后改名为亚美法研究所。
柯恩教授的出色人生与对中美法律交流的重要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仅记录我与他交往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
初见面时的畅怀大笑。我有缘见到柯恩教授,是在2013年6月。那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合作,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举办讯问技巧培训班,我是培训班的同声翻译。晚宴时,我见到了头发花白的柯恩教授。聊天时,他开玩笑说:“我们怎么今天才互相熟悉啊,我在中国晃了好多年,熟悉很多很多中国学者哦。”我也笑着说:“说得是啊,您这么有名,我又在法学圈做翻译多年,怎么就没有早点遇见您呢。”说完,我们俩都哈哈大笑……
午餐会上的学者风采。机缘巧合,2013年10月,在伯恩敬教授的推荐下,我去纽约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柯恩教授和伯恩敬教授是我的联合导师。那一年,我与亚美法研究所的同事们经常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给了我各种帮助和关照。其间,经常在午餐会上见到受邀前来做讲座的世界各国学者,而柯恩教授则亲自担任主持人。他谦和的态度、风趣的语言,不仅让讲座老师可以畅所欲言,也让听讲座的人如沐春风、收获多多。原来世界一流学者的风采是这个模样!
办公室里的谆谆教诲。数月后,就到了中国的春节。我先生和女儿到美国与我一起过春节。那时我女儿正读初二,一心想着去做电影明星,而我们则认为,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出路还是读书。但女儿不太听得进我们的劝说,我想借此机会,让睿智的柯恩教授帮忙劝说我女儿。见面那天,正好下大雪。我们先去逛了白雪皑皑的中央公园,再去看了大都会博物馆中的雕塑展品,然后按邮件上约定的时间去办公室找柯恩教授。当我们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柯恩教授看到我女儿时,一脸的惊喜。德高望重的他,笑眯眯地跟我女儿聊了半天,就像日常跟自家孙女闲聊一样,问问学习、说说好玩的事儿,临走时,特意说了一句:不管以后做什么,首先要做个好学生。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远胜我们平时的絮絮叨叨。这话女儿听进去了,数年后,考上了北大。这是誉满全球的80多岁老教授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之语!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