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文艺晚会将于9月3日在京举行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积极探索抗战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
· 法律捍卫民族尊严 检察传承正义信念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法律捍卫民族尊严 检察传承正义信念
——最高检举办“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侧记
戴佳

  站在“对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展板前,谭斌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父亲谭政文(最高检原副检察长)1954年发表的审理日本战争罪犯关于审讯工作方面的某些问题的讲话摘录上。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字,仿佛依然闪耀着法律的光芒和历史的重量。

  8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迎来了一批特殊参观者,他们是老一辈最高检干部的子女,其中很多人的父辈正是当年“侦查处理日本战争犯罪分子东北工作团”(下称“东北工作团”)的成员。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连日来,展览不仅吸引了许多检察后代前来追忆,也迎来了检察系统内外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大家通过珍贵的史料,共同回顾新中国检察机关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见证在党的领导下,如何以法律为剑,捍卫民族尊严与人类和平。

  历史担当:检察利剑出鞘,捍卫民族尊严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包括一些首要战犯在内的部分日本战犯,战后已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出处理。其余战犯则由中国根据《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精神处理。新中国成立后,最高人民检察署全面负责对在押日本战犯的侦查起诉工作。

  此次展览分为新中国处理日本战犯的历史背景、对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出席特别军事法庭支持公诉、对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五个部分,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影像资料,系统呈现了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这段峥嵘岁月。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最高检推出这样一个展览意义非常重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确处理日本战犯问题,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也是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后来人继承这笔遗产,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我想就是这次展览举办者的初心,也是我们看这个展览一个共同的心愿。”谭斌说。

  现场许多参观者纷纷感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检察先辈们克服困难,组建专业办案团队,构建起完整的侦诉体系,实在令人敬佩。”

  最高检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源之女李五榕动情地说道:“父辈们的身影在影像与手稿间重新变得清晰。或许是审讯记录上一丝不苟的字迹,或许是法庭上那道坚定的目光。这些细微之处,尽是他们那代人在特殊年代里的坚守与担当。”

  “当年东北工作团侦诉日本战犯,为正义的审判贡献了检察力量,侦诉工作完成后,相关档案移交中央档案馆。日本侵华战犯档案卷宗内各个战犯的书面笔供以及详细的审讯笔录等材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铁证。”国家档案局馆(室)业务指导司副司长宋涌在参观后表示,这次展览通过照片、案卷、实物等让档案“活”了起来,看了以后,让人印象深刻,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

  法治之光:严格证据标准,展现司法智慧

  “每项罪的犯罪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和确凿,并具有两个以上的证据;证据之间必须一致;犯罪的因果关系必须清楚,罪责必须分明;有关侦查的一切法律文书和法律手续必须齐全,具有法律效力。”

  在展览第二部分对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的调查取证展板上,一组醒目的“五项必须”定案标准总是吸引许多参观者驻足记录。

  “站在检察官的视角回望这段历史,我深感震撼与敬佩。检察前辈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坚持‘五项必须’的定案标准,通过严谨的证据工作和人性化的教育改造,能让日本战犯痛哭流涕、感动下跪、真诚悔罪,何等不易!”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支部副书记、二级高级检察官许永强说,“新时代检察工作重任在肩,我们应将前辈们严谨细致、孜孜求索的办案精神融入每一个案件的办理中,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根据在押日本战犯所犯罪行性质并全面衡量罪行危害程度和情节轻重,检察机关对45名罪行严重的战犯提起公诉,对罪行相对较轻或表现较好的1017名战犯依法作出免予起诉决定。

  许多参观者在“免予起诉”展板前久久驻足,认真阅读免予起诉决定书的内容和相关说明。

  “这和我们今天报道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简直一脉相承!”一名年轻记者指着这份1956年的免予起诉书感叹,这次参观让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司法政策的历史延续性与人文关怀。

  “面对双手曾沾满鲜血的战犯,我们不是以暴制暴、以恨止恨,而是以革命人道主义给予基本尊严,这是对真正正义的追求,士兵们呈递上来的认罪笔供,就是对侵略历史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解与和平的非凡胸襟。”最高检办公厅档案处干部彭亚琦说。

  展览中,一段日本战犯认罪悔罪的视频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多名战犯在法庭上跪地忏悔、痛哭流涕,感谢中国人民的宽大处理。这种场景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奇迹”。

  当年担任东北工作团团委副主任的青海省检察院原检察长井助国之子井永坚回忆:“我曾问父亲,他们为什么最终认罪?父亲说,是靠国家坚持国际法、注重证据、严谨审慎的工作。如今我才明白,这背后不仅是法律的威严,更是政治的智慧与法治的力量。”

  薪火相传: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前行力量

  展览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老一辈检察人员子女在此追寻父辈的足迹,年轻检察人员则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每一份泛黄的档案、黑白的照片、翔实的笔录,无不诉说着70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司法审判。档案的字里行间没有仇恨,只有对事实的严谨求证、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检察侦查厅)二级检察官助理李创维说,“‘勿忘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珍惜和平、捍卫正义。检察前辈们在侦诉日本战犯过程中展现的专业精神和法治信念,将成为我们新时代检察人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8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血泪记忆永存检察档案。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在最高检办公厅挂职的浙江省检察院办公室干部张垚表示,“我们要从这场意义深远的正义之诉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公众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已耳熟能详,但对侦诉日本战犯这段历史则相对不那么熟悉。这要求我们创新宣传形式与手段,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这也是加强党史、革命史、新中国史教育的应有之义。”检察日报社时政要闻部负责人李钰之表示,“作为检察宣传工作者,我们要传承老一辈检察官严谨细致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基层和办案一线,挖掘鲜活的检察故事,记录法治进程的重要时刻,向世界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每至参观结束,人们仍久久流连,在展板前交流感悟。“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不仅读懂了历史,更清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一名年轻检察人员的话语平静而有力,道出了所有观展者的共同心声,也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写下了庄重的结语。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