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基层采风·现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让来访群众感受到被尊重
· 他回家一趟像换了个人
· 法治“祥福”送到祥符镇
· “小螺号”凭实力圈粉
· “我们是保护者,也是传承人”
· 山东郯城:最美白马河湿地,见证了公益诉讼的守护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8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螺号”凭实力圈粉
杨帆

  “希望你们能感受法律威严,心存敬畏,珍惜重新出发的机会。”7月下旬的一天,在海南省万宁市法院庭审现场,检察官任亚娟语重心长地告诫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决适用缓刑的少年小林、小华(化名)。这次庭审后谈话是任亚娟精心准备的,旨在“趁热打铁”,教育引导两名未成年被告人回归正途。

  自2023年6月1日成立“小螺号”未检工作室以来,万宁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倾力打造未检品牌,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以法治力量铺就青少年成长坦途。

  “我们办理的不只是案件,更是孩子们的人生。所以要尽己所能,做好能做的一切。”“小螺号”未检工作室负责人吴伊凡说。

  2024年3月11日,万宁某校高中生小雨(化名)为了赚零花钱,在网上售卖自己的苹果账号密码,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综合评估,万宁市检察院对小雨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着手落实各项帮教举措。“小螺号”未检工作室牵头召开多部门工作协调会,由检察官、书记员、家庭监护人、司法社工组成的帮教团队各司其职,帮助小雨顺利回归校园。

  据万宁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永超介绍,“小螺号”未检工作室已累计帮助138名学生重返校园。“2024年以来,我院对主观恶性大、危害后果重的涉罪未成年人起诉35人;对涉嫌轻微犯罪、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12人;开展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工作825次。”

  “大数据模型每报告一条线索,都可能拯救一个孩子。”吴伊凡告诉记者,“小螺号”未检工作室向相关职能部门调取未成年人异常就诊等数据4184条,向公安机关调取涉未成年人立案及报案数据261条,创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数字检察模型,精准锁定异常数据,发现相关线索10条,均转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该模型已在海南省检察机关推广,成为破解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难、发现难、干预难、追责难问题的利器。”吴伊凡说。

  “以前我总是替孩子做决定,认为一件事对孩子好就去做,从没想过要问孩子的意见。后来我发现这样做对他伤害很大,破坏了亲子关系,我很后悔。”在“小螺号”未检工作室开展的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一位妈妈的切身体会让检察官感触很深。良好亲子关系是健康家庭教育的基础,围绕这一主题,检察官很快研发了新课件。

  “在哪吒的成长过程中,尽管外界环境满是恶意,但父母给予的信任与支持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前不久,“小螺号”未检工作室举办“解码哪吒精神 助力未成年人成长”活动,学生和家长们围着工作室检察官杨慧,听她结合电影情节和多年办案经验阐述亲子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在创新涉未法治宣传形式方面,“小螺号”未检工作室一直凭实力圈粉。该工作室自编自导自演了普法微课堂小视频《被我妈收走的压岁钱,还是我的吗?》《Ta打我却说是开玩笑》《同学,劳动致富不如先填饱知识》,每一部都广受好评;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配有法律法规库、真实案例库、心理测评题库,还有检察官现身说法栏目,将司法办案变成孩子们听得懂且感兴趣的普法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