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
· 中办国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 宁夏: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 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更好融入大局服务大局
·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活动启动
· 5位检察系统代表共话“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 为公平正义执着守望
· 争分夺秒抢险救灾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7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公平正义执着守望
——国新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侧记
史兆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现场,蓝色背景板前,5枚检徽在镁光灯下分外耀眼。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主持人利落的开场白结束后,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基层检察一线的5位检察官代表,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主题,开启与中外记者的面对面交流。

  这5位深耕基层检察一线的奋斗者,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讲述了新时代检察人将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转化为履职实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的时代内涵。

  从检多年,他们深耕办案一线

  面对面交流伊始,5位检察官代表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在座的中外记者们认真聆听。

  从检18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汤恒明始终秉持“关乎老百姓的案子再小也要办好”的信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个案件,共办理700余件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刑事案件,未发现案件有质量差错。

  “作为第一批公益诉讼检察官,我亲历检察公益诉讼10年发展历程,几乎跑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仅办理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李某等人跨省倾倒固废污染长江生态环境等‘大案’,也办理了诸如施工扬尘、餐饮油烟、噪声污染、窨井盖破损等群众身边的‘小案’,解决了许多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汤恒明介绍道。

  25年来,福建省晋江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吴雅芳始终坚守在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办案一线,办理了涉黑涉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残疾人权益保障等1200余个案件,审核把关9000余个案件,其中7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近几年,我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要求,把各项检察为民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里,千方百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先后办理130余件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案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吴雅芳表示。

  23年的检察工作中,山东省滕州市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刘玲先后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等岗位历练。

  “在这些岗位上,我办理了2000余起案件,深刻体会到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办案不是机械地执行法条规定,而是带有温度的检察守护。”刘玲说。

  从检19年间,四川省南充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张晓波有18年在基层刑事检察部门工作,先后办理了1500余件刑事案件。“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是我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和同事们的职责。”张晓波表示。

  2010年大学毕业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杨莎莎一直在基层检察院办案一线,主要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至今已有15年。

  “云县地处滇西高原,澜沧江穿城而过,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户籍总人数的52.8%。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我的工作就是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杨莎莎说。

  身体力行诠释高质效办案内涵

  墙上的指针指向15时10分,见面会进入记者提问环节,现场的记者纷纷踊跃举手。

  近年来,《第二十条》《以法之名》等检察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检察工作。为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最高检党组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有记者问:“各位检察官代表能否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什么是高质效办案?怎样通过高质效办案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汤恒明讲述了自己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因生活琐事,吉某将邻居蔡某打成轻伤。因蔡某提出的赔偿金额过高,公安机关多次调解未果。“经调查发现,蔡某存在重大过错。我们多次上门释法说理、召开听证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鉴于吉某有自首、认罪认罚等情节,我们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汤恒明看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就是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多换位思考,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

  有记者问:“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各位检察官常年深耕办案一线,可以说是检察业务骨干。请问各位是如何持续提升办案能力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吴雅芳在回答时表示:“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是孜孜不倦,不断积累经验、淬炼本领。”随后,她以办理的一起猎杀海豚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作了具体介绍。“最初,办案遇到了难题:由于没有扣押海豚尸体,有关损害价值无法评估。在复盘材料时,我注意到照片中的船舷刻度。借助这个细节,我先后咨询数十位专家,最终通过侦查实验测算出海豚体长,推动完成损害价值评估。”吴雅芳说,此后,她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再细微的线索,只要认真对待,就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

  “只有穿透表象,才能守护真相。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更需要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不能止步于审查表面证据,而是要深挖家庭监护缺失、校园管理漏洞等根源问题。”杨莎莎以她办理的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为例,讲述了检察机关依法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穿透被害人自愿假象,锁定犯罪嫌疑人胁迫事实,并开展公益诉讼推动宾馆、酒吧等行业治理的履职故事。

  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回应民生关切

  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案件的高质效办理。而高质效办案,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有记者问:“在你们办理的民生类案件中,有没有哪起案件让你们觉得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法治完善?请具体讲讲。”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刘玲说:“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新型供水方式,因实惠便捷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我们经调查发现,其存在监管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撰写了调研报告,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最终推动明确了牵头部门,对1000余台制水机开展监督检查。”

  刘玲介绍,随后,滕州市检察院向地方人大提出相关立法建议。这份源于检察实践、凝聚法律监督智慧的立法建议,引起了地方人大的高度关注,加快了现制现售饮用水地方行政法规的出台进程。

  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往往蕴藏于对民生关切的一个个切实回应中。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办案实践,成为推动法治建设进程持续向前的强劲动力。

  有记者将话筒对准办理刑事案件经验丰富的张晓波:“您曾办理了大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在司法实践中,您是如何通过办好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来彰显司法为民‘大情怀’的?”

  张晓波回答:“‘大案’‘小案’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小案’,特别是刑事案件。每一件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讲,都是‘天大的事’。”“多听听案件背后的故事”,是张晓波的一个办案习惯。这样的习惯,往往让他在办案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另辟蹊径,办出多起令当事人满意的案件。

  …………

  无论身处何方、专攻何域,5位检察官代表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身体力行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他们深耕基层、步履不停,是公平正义的执着“守望者”,是新征程上奋斗不息的检察队伍的缩影。循着他们的来路,我们看到更多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的新时代奋斗者,正在源源不断涌现。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