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法治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个“狸猫换太子”的虚拟货币骗局
· 网上叫卖“古城墙砖”,不论真假都违法
· 当我走进那座老戏台
· “靠墓吃墓”,村委会主任助理被判刑
· 留学期间为“糖”所误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留学期间为“糖”所误
男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五年六个月
洪萍 李慕黎

  年轻的左某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怀揣梦想远赴海外求学,却在异国他乡染上毒瘾,并走上了贩毒之路。近日,经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左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我是因为一个同学接触到了毒品。他给了我‘糖’(摇头丸),我出于好奇试了试,从此就上瘾了。”做笔录时,左某回忆说。

  2019年,20岁的左某出国留学,未能经受得住他人引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吸毒恶习,经常和他人一起吸食K粉(氯胺酮)、摇头丸等。由于吸毒成瘾,左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不能支撑他完成学业,只能中途辍学。

  辍学之后,左某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留在了那个“方便”买毒的地方。为了维持吸毒的巨额开销,左某向去当地旅游的中国公民出售毒品。

  今年1月底,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的左某,因涉嫌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徐汇区检察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案卷资料时,发现左某手机内有大量向他人贩卖毒品的内容。经该院立案监督,公安机关对左某涉嫌贩卖毒品案立案侦查。经查,自2023年9月至今年1月,在我国境内外,左某向至甲国游玩的中国公民出售摇头丸、K粉等毒品共计20次,非法获利数万元。4月29日,该案被移送徐汇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办案期间,徐汇区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列出补充侦查提纲,从5个维度全方位引导侦查、夯实证据。最终,经公安机关查实,左某的贩毒行为从7次增加至20次,犯罪嫌疑人从左某1人追加至4人,包括负责运送毒品的黎某(已判刑)、上家陆某(另案处理)、居中倒卖人员邵某(另案处理)。经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审理后作出如上判决。

  “本案中30余名跨境买毒吸毒人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近一半有留学背景的特点。他们利用外出旅游、学习的机会寻找刺激,尝试毒品之后成瘾,甚至有部分人自此开始多次往返境外吸毒。”该案的主办检察官、徐汇区检察院检察长朱庆华介绍,“案件还涉及‘邮票’‘奶茶’‘开心水’等多种新型毒品,吸毒人员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不会上瘾’‘危害不大’等极其危险的认知误区,甚至还有人认为在境外吸毒不会受到处罚。”

  对此,徐汇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应吸毒人员进行处罚和法治教育,并通过组织大学生听庭、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此外,该院以左某贩卖毒品案为原型,针对跨境毒品犯罪新特点、新趋势,制作了宣传视频《假面》,在徐汇区出入境管理办证大厅循环播放。

  

  

  

   《假面》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