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下称“达茂联合旗”)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来到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前,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踏勘新坡道后,达茂联合旗政协委员常智英十分感慨:“从政协调研建言的‘建议’到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的‘建议’,检察机关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闭环。”
巍巍青山下,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静静矗立,诉说着一段气壮山河的人民抗战史诗。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力量发动百灵庙暴动,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公众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的红色圣地。
然而,当前来参观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面对只有台阶的纪念碑区域时,那份穿越时空的致敬之心,却因无障碍设施的缺失被筑起一道“门槛”。
2024年12月,常智英向达茂联合旗检察院提出建议,完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让特定群体也能顺利参观和瞻仰。政协委员的呼声,迅速被该院转化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今年1月,该院联合旗退役军人事务局、旗残联等单位实地调查,了解情况。3月,该院依法立案后,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为这座铭刻人民抗战伟业的丰碑补上缺失的无障碍设施。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响应。今年5月,两处崭新、规范的无障碍轮椅坡道在纪念碑旁落成,醒目的标识如同无声的邀请——历史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达茂联合旗检察院积极梳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挖公益诉讼线索10余条,立案办理涉红色资源、英烈保护等领域案件3件,邀请各界力量参与办案活动25次。
抗战档案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
1936年2月,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千余名爱国官兵在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的领导下,由云继先、朱实夫等率领,毅然脱离蒙政会,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蒙古族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枪。1989年,为纪念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达茂联合旗政府在女儿山山顶修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2015年,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