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明镜周刊·实务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办理在校大学生涉“两卡”犯罪要宽严相济
· 斩断收买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条
· 加强互联网教培领域数字版权保护
· 【公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理在校大学生涉“两卡”犯罪要宽严相济
王绩伟

  

  

  

  ●检察机关在审查时要准确把握逮捕的条件,对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判断应采取实质解释论的立场,不能简单地将异地等同于有逃跑的危险。

  ●对大学生涉“两卡”刑事犯罪案件,在审查起诉中,起诉必要性审查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审查,另一方面才是起诉必要性的审查。

  ●对涉“两卡”刑事犯罪应区分重点打击对象和从宽处罚对象,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保证良好社会效果。

  “两卡”刑事犯罪是指以买卖、租借等方式提供“两卡”给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或者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从司法实践看,大学生涉“两卡”刑事犯罪,往往呈现出供卡行为链条化、工具化的特点,大学生受急于求职、欠缺社会经验等因素影响,容易沦为犯罪“工具人”。办理大学生涉“两卡”刑事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不同情形处理。

  准确把握逮捕的标准,慎重采取羁押措施。在审查在校大学生涉“两卡”刑事犯罪案件时,对批捕要件要实质性把握,准确评估逮捕的社会危险性,不能将社会危险性简单等同于未赔偿和解、居住地不在本地。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依法适用取保候审等非羁押强制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在校大学生在羁押状态下候审。如当涉案大学生在外地,对于异地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为保证犯罪嫌疑人能够随时到案,通常会提请批准逮捕。对此,检察机关在审查时要准确把握逮捕的条件,对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判断应采取实质解释论的立场,不能简单地将异地等同于有逃跑的危险。对在校大学生应考虑学业完成情况,主动与其所在学校联系,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对取保候审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的,依法不批准逮捕。

  严格把握起诉条件,依法行使起诉裁量权。对大学生涉“两卡”刑事犯罪案件,在审查起诉中,起诉必要性审查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审查,另一方面才是起诉必要性的审查。也就是说,起诉必要性审查的前提是案件事实和证据已达到法定起诉标准,在此基础上,再从责任刑和预防刑两大角度对起诉必要性进行评估。如,在审查大学生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中,首先案件事实和证据要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起诉标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要求行为人主观明知上游犯罪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如果行为人主观明知方面缺乏认识的,不能仅因该罪较轻就突破适用。其次,在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涉“两卡”犯罪原因、是否具有帮教条件、是否初犯偶犯,结合其犯罪事实、获利数额大小,从责任刑和预防刑角度综合评判起诉必要性。对于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量刑。根据“两高”有关精神,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别对待,宽严并用、科学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涉“两卡”刑事犯罪应区分重点打击对象和从宽处罚对象,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保证良好社会效果。一是重点打击专门从事非法收购、贩卖“两卡”的“卡头”“卡商”。“卡头”“卡商”作为贩卖手机卡、银行卡的组织者,是整个电信网络诈骗链条的关键节点,上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为其提供前端、终端服务,下启为谋求小利的零散售卡人,正是由于“卡头”“卡商”的存在,维持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分层级隐蔽运转,给刑事打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二是重点打击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买卖“两卡”人员。一些犯罪分子以社会兼职等名义拉拢、利诱在校学生办理、出售“两卡”,诱使学生成为“工具人”,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校学生社会阅历浅、缺少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再加上自身无经济收入来源,犯罪分子往往只许以小利,就能让一些在校学生成为卡源。一些案件中,犯罪人员专门混迹在大学生较多的QQ群、论坛等,发布求购信息,招揽在校大学生,甚至将在校大学生发展为下线,对此类人员,在量刑上应从重处罚。三是对从犯综合考量,依法从轻。对于涉“两卡”刑事案件中的从犯,特别是其中参与时间较短、诈骗数额低或者从事辅助性工作并领取少量报酬,以及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要综合全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危害程度、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情节,可以从轻处罚的,在量刑上依法从轻。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