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2日,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
此次研讨班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体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全面履职、勇于担当,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向党中央和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侧重讲政治,着眼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2024年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侧重讲法治,着眼于提高政法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今年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则将侧重点聚焦“履职担当”。其背后有何考量?研讨班对政法领导干部履职担当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作出了哪些新部署?
担当作为——扭住依法办案的主责主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为官避事平生耻”教育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强调“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法定职责是人民的愿望、党组织的要求。”研讨班指出,领导干部要履职,就是要履行所在单位的法定职责。
如何履行所在单位的法定职责?研讨班提出“三要”——要有敬畏之心,要时时放心不下,要有不履职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劲头。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法各单位聚焦本单位法定职责,牢牢扭住主责主业,取得了新的突出成绩。
“法院、检察院扭住依法办案的主责主业,不断提高办案质效,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上赞成率连续三年保持高位,这是对‘两高’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政法工作的肯定。今年‘两高’工作报告,充分展现了扭住主责主业的成效。”研讨班指出。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政法委研究部署工作,始终围绕履行党委政法委主责主业展开。特别是着重填补真空、加强链接,着力协调解决一个政法单位办不了、办不好的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社会广泛关注的醉驾治理问题——中央政法委与有关政法单位一道,协调推进醉驾治理工作,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有力维护了法治统一。2024年全年涉酒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2%,醉驾案件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43.8%。
对于如何正确把握党委政法委与政法各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研讨班指出:“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的工作职责、职权划分,不是多与少、深与浅、宽与窄、实与虚的问题,不是代替、重复政法各单位的工作,而是从宏观上统筹协调政法工作,兼具指导、支持、督促等重要作用。”
好做的就做,难做的就不做;容易出彩的就做,不容易出彩的就不做;领导关注的就做,不关注的就不做;合意的就做,不合意的就不做……对于这些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讨班一言以蔽之:“这些都不是全面履职,是作风不实、脱离群众的表现。”
研讨班提出,要全面、充分地履行本单位承担的所有法定职责,确保每一项职责都得到有效落实,不能只履行一部分,也不能选择性履行。
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部署推动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提出以“依法治湖”的法治方式解决问题。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注重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具体信访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示范带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研讨班强调,作为政法领导干部,要把依法履职作为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无论是制定具体政策,还是开展执法司法,都要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国家法律、符合法定职责、符合工作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全面履职——要做到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政法领导干部全面履职、依法履职,是本职工作;遇到急事难事甚至风高浪急、惊涛骇浪,不推不拖、不躲不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是真正的担当。
研讨班指出,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全面履职、勇于担当,知重负重、知难克难,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担当精神——
中央政法委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协调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工作;
法院坚持有案必立、有信必复、司法公开,以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精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检察院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优化案件管理,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
那么,政法干部如何不断提升履职担当的能力水平?研讨班开出“良方”——要做到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
方向对了,路虽远,行则将至;一旦方向出现偏离,就会南辕北辙,甚至犯颠覆性错误。研讨班明确了政法干部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更好地履职担当。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研讨班明确提出:“要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法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是实打实的,只有抓实、抓具体、抓到位,才能抓出成效,绝不能只停留在开会、讲话、批文、发文上。”
政法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履职担当,关键还要有能力、有本领。
对此,研讨班强调:“要多学负责领域的法律法规,研究工作时多查一查法律规范,推动工作时多对一对法定程序,遇到急事难事时首先把握事情的性质,找到依法处理的法律依据。要在调查研究中提升能力。要做行家里手,不做甩手掌柜。对本单位业务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要如数家珍……”
平安之基——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5月12日这天,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中美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前行路上,越是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越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研讨班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各级政法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履职、勇于担当,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方面,如何切实做到履职担当?研讨班从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方面分别作出具体部署——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维护国内社会大局稳定作为标准,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位,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一仗接着一仗打,全力做好重点地区、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的安全稳定工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以更大力度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按照厦门会议部署,以县级为重点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
这场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淬炼”,吹响了新时代政法队伍全面履职、勇于担当的嘹亮号角。政法铁军正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长卷中,写下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