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习近平同肯尼亚总统鲁托会谈
· 检察机关一年办理黄河流域保护公益诉讼案2719件
· 融入大河之治 见证大河之变
· 以优良作风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 “两高”发布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 一份解决时下问题、着眼未来发展的司法解释
· 安徽:推动治理小过重罚、重过小罚、以罚代管等问题
· 检察题材电视剧《无尽的尽头》开播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高”发布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完善法律适用标准 对争议较大问题进一步明确
张羽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张羽)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及9件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

  新闻发布会透露,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2013年至2024年间,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起公诉6.91万件,一审审结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46万件,充分彰显我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担当和作为。

  发布会指出,当前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易发多发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犯罪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202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重大修改,亟须制定一部符合中央政策和立法精神、满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需求的司法解释。

  此次“两高”制定的《解释》吸收、整合了此前三部相关司法解释的有效规定,同时废止了前三部司法解释,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有效规范刑事案件办理,确保法律适用标准统一。《解释》坚持严格保护、依法解释、法治统一、问题导向,全文共31条,包括五个部分:

  一是侵犯商标犯罪相关规定。《解释》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同一种商品、服务”“相同商标”“注册商标标识”等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在吸收整合原有司法解释基础上,增加规定了假冒服务注册商标等商标犯罪的入罪标准。

  二是假冒专利罪相关规定。《解释》规定了“假冒他人专利”的具体情形以及假冒专利罪的入罪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了入罪门槛。

  三是侵犯著作权犯罪相关规定。《解释》对争议较大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等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在整合原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入罪标准。

  四是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相关规定。《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盗窃”“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的认定标准,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具体规则,明确了损失数额、违法所得数额等认定标准。

  五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共性问题的规定。《解释》进一步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共同犯罪、从重从轻处罚、罚金适用、单位犯罪、没收和销毁等适用标准以及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等的具体认定规则。

  与《解释》发布同时,最高法、最高检还配套发布9件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涉及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适用争议问题,这些案件的办理体现了《解释》的精神,有助于对《解释》的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

  (《解释》全文见第三版)

  

  

  

   典型案例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