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之前送的薯种长势怎么样呀?”近日,江苏省灌云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董启波的声音在南岗镇许相村乡间小道上响起。同行的还有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灌云县民发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被当地村民称为“甘薯大王”的刘敏捷。农田里,嫩绿的红薯苗长势喜人,望着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民老许对丰收充满期待。
“好得很!这一片都是3月初你们送来的薯种。”老许赶忙迎上前,对上门回访的老熟人笑着说:“去年你们给的薯种育苗后,我卖了三四千元,还送了些给邻居,今年大家都想着多种点增加收入!要不是你们帮忙,日子真不知道咋过,现在可算有盼头了!”
老许是灌云县检察院的一名司法救助对象,他生活的转变得益于该院创建的“劳模联盟—司法救助工作室”。
2021年9月,老许的妻子因车祸离世,肇事方负事故全部责任。妻子的离去让其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办案中,检察官了解到老许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依法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此后,老许靠着家中两亩地维持生计,一亩地用于种植口粮,另一亩地一直盘算着种植高收益作物。他了解到红薯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能卖到4元,市场行情也好,但因缺乏技术和资金,只能放弃。
像老许这样的司法救助对象一直牵动着检察官的心。该院经梳理发现,2016年以来该院救助的320人中老弱病残幼占比大,就业创业困难。
2023年底,该院向刘敏捷汇报司法救助工作时,刘敏捷提出,县里有60岁以下的全国、省市劳模130余位,大多来自生产服务一线,有技术有能力帮助困难救助对象。“你们创建的‘司法救助+产业技术扶持’工作模式,与我组建的‘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十分契合,咱们不妨成立相关的工作室,在提升司法救助人群自我造血能力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灌云县检察院随即成立“劳模联盟—司法救助工作室”,在该县总工会推荐下,确定16位劳模代表作为成员,精准帮扶救助对象。2024年3月的一天,检察官和刘敏捷来到老许家。
“老许的田块土壤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都还可以,可以种植红薯。现在正是红薯育秧黄金时节,明天我就把薯种送过来。”刘敏捷考察后表示,“薯种无偿提供给你,还教你种植和管理技术,最多半月就可出苗,等丰收了我上门收购。”
次日,刘敏捷带着优良种苗来到老许家中。在他的帮助下,经过一番起垄整地、铺苗布秧、覆土盖膜……培育红薯秧苗的农活顺利完成。2024年,老许增收4000余元。
今年3月初,薯种育苗时,董启波和刘敏捷带着薯种再度上门,继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董启波介绍,工作室成立以来,劳模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对接救助对象需求,已先后为37名司法救助对象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其中,仅刘敏捷就为10名司法救助对象无偿提供薯种3000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