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爷爷奶奶天天开心!”近日,在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一间民房里,3岁女孩小涵(化名)在检察官和社区志愿者的簇拥下许下自己的生日愿望。烛光中,她戴着检察官送的生日帽,将第一块蛋糕递给奶奶闫某。老人含泪紧握着检察官的手说:“是你们让这个家重新活了过来。”
这场温情的生日会背后,是一次历时近一年的司法救助接力。2024年5月,瀍河区检察院办理一起刑事案件:闫某的独子姚某与其妻子韩某在争执中被刺身亡,留下了不满3岁的女儿小涵。办案检察官李红斌发现,失去经济支柱的闫某夫妇既要承受丧子之痛,又要抚养年幼的孙女,而小涵的外祖父母因女儿入狱拒绝抚养,闫某一家人陷入了“幼无所养、老无所依”的境况。
“孩子是无辜的,她需要所有亲人的关爱,我们检察机关办案时要秉持司法为民之心,将救助农村困难妇女作为工作重点。”该院检察长栾明璐听取汇报后,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小涵的抚养问题。
随后,该院开通困难群体“绿色通道”,为闫某夫妇申请司法救助金缓解其燃眉之急,联合卫健、教育、人社等部门提供医疗费用减免、孩子入学帮扶、家庭就业指导等,并协调其所在街道社区搭建“网格+社区+党员”帮扶措施;同时,李红斌带着精心准备的“亲情修复方案”多次到小涵的外祖父母家,通过展示小涵的成长视频、转达闫某夫妇的善意、讲解监护责任等方式,劝导他们承担抚养责任,并邀请心理咨询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经检察官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老两口心中冰封的悲恸终于融化了。打开心结后,他们不仅同意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还主动提出要定期探望外孙女。
“党没有忘记我这个农村的老太婆。”闫某一边说着,一边让回访的检察官品尝刚蒸好的槐花饼。如今,小涵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这些细节处的守护,正悄然织就困难妇女的民生保障网,也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的生动实践。
◎办案检察官说
“司法救助不是终点,而是社会共治的起点。这起案件折射出失独家庭的情感创伤与生活困境,我们在办案中打破传统模式,采取‘救急纾困+长效帮扶’多元救助方式,让救助既解燃眉之急,更重塑家庭温情,推动公平正义的法治内核与枝叶总关情的民生关怀深度融合,让法治既守公正,更暖人心。”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检察院控申检察官李红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