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单曦玺 通讯员张晓婷)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检察院、陕西省定边县检察院、甘肃省环县检察院联合召开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检察协作会议,并共同签订《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下称《机制》),为开展跨区域检察协作绘出新的“路线图”。
早在2020年,盐池县检察院、鄂托克前旗检察院、定边县检察院就签署了跨区域协作意见(下称“协作意见”),在防治石油污染、保护草地、守护牛羊肉制品安全等领域加强协作。
一场开在长城脚下的听证会因协作意见释放出公益保护新效力。明长城张记边壕段头道边、二道边中心位置处于盐池县与鄂托克前旗交界区域。近年来,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该交界区域长城遗址保护问题日益严峻。针对这些问题,2024年4月,盐池县检察院与鄂托克前旗检察院依托协作意见,邀请两地文旅部门、属地镇政府等部门工作人员,两地村民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在长城脚下召开听证会。听证会后,两地检察机关达成共识,向各自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保护长城遗址。据了解,2020年以来,依托协作意见,三地检察机关共联合开展法律宣传4次,相互移送案件线索5件。
此次签订的《机制》是在巩固前期协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方协作重点,助力荒漠化综合防治与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机制》明确,四地检察机关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按照管辖权及时移送破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案件线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加强协作,组织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专项整治活动,形成保护合力;在具体案件办理中,加强研究协商,开展重大案件听证、观摩等活动。加强联合培训及数字检察协作,以大数据共享推动区域检察协作。同时,针对办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相关案件中发现的监管热点难点、政策机制缺漏、立法完善及检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地检察机关开展联合调研,积极探索和推动相关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