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明镜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派驻+巡回+科技,如何实现1+1+1>3?
· 利用系统漏洞,打时间差骗取货物
· 维权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利用系统漏洞,打时间差骗取货物
山东诸城:从审查和监督两方面扎实办好一起系列诈骗案追诉34人
郭树合 陈兰

  “案件发生后,我们修复了系统漏洞,并及时对平台其他数据进行检测,确保不会再被人钻空子了。”山东省诸城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系列诈骗案,二审宣判后,该院办案检察官于1月21日对被害单位进行回访,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经营现状。

  2022年5月,某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安全部员工报警称:2022年3月底,公司发现有人利用注册的网络平台账号,通过提供质押款项获得高额信用额度从平台商城购买大量货物,后用信用额度付款的同时将质押款转走,合计被骗上百万元。诸城市公安局于报警当日立案侦查。

  经查,2022年3月21日,刘某从杨某(另案处理)处购买利用该平台漏洞套现的教学视频,掌握操作技巧后,通过现场给客户操作进行演示、指导,将该方法教授给吴某等人。2022年3月21日至24日,刘某、吴某等人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办理贷款广告,招揽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客户,由吴某等人出资提供质押款项获得高额信用额度,然后利用贷款系统和购物平台交互存在时间延迟的漏洞,以信用额度购买手机、空调等商品的同时,申请质押资金解冻并提取,后将购买的上述物品变卖套现,共骗取该公司106万元。

  因对案件定性有争议,诸城市检察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适时介入引导侦查,针对吴某等人所涉罪名,认真研究法律适用,明确案件定性。

  随着案件事实逐渐清晰,证据固定更加扎实。办案检察官发现,被招揽的客户基本为征信不良、没有还款能力的“黑户”,其在办理前被告知“还一两期就不用继续还款”,且各犯罪嫌疑人在给招揽的客户进行操作时,客户需要刷脸验证或者提供验证码,涉嫌犯罪,而公安机关未将上述人员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诸城市检察院借助山东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创设监督模型,筛选出需要追诉人员34人,于2023年5月29日发出补充移送起诉通知书,要求公安机关将涉嫌诈骗罪的郑某等34人移送审查起诉。后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相继将上述34人移送审查起诉。

  2024年7月,诸城市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刘某因犯传授犯罪方法罪、诈骗罪,吴某等7人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至一年六个月,郑某等34人作为诈骗罪的从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六个月。后刘某、吴某等3人上诉。前不久,潍坊市中级法院依法作出裁定,维持原判。

  办案过程中,该院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释法说理,持续开展认罪认罚教育转化工作,加强与律师的沟通协调,为被害单位挽回损失106万元。同时,该院积极与被害单位沟通,建议对平台数据系统进行数据检测,加强技术风险防控,避免再次出现漏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把案件质量关,在查明案件事实、精准打击犯罪的同时,借助数字检察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监督,通过‘审查+监督’双轮驱动,确保每起案件经得起检验。”1月14日,诸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尹丽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