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向民政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祖籍山东的杨大爷幼时随父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最终在包头市固阳县落脚,家中共有9个兄弟,其因家庭贫困一直单身。2024年春,年近80岁的杨大爷对邻村70岁的郝阿姨产生好感,想着在人生暮年找个老伴儿互相陪伴,共度余生。为表诚意,杨大爷将自己积攒多年的5万元交给郝阿姨,并与郝阿姨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然而,仅过了20余天,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便成了横在两位老人中间的一道坎。杨大爷自己清静惯了,觉得郝阿姨家祖孙三代同住一屋太嘈杂,很不适应,而且郝阿姨做饭清淡,从不考虑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打起了退堂鼓,向郝阿姨提出解除现有关系并要求返还5万元。二人分开后,郝阿姨退还杨大爷2万元,因剩余3万元已偿还个人债务,便承诺等手头宽裕了再还。杨大爷等了又等、催了又催,钱一直没有着落,一气之下报了警,声称自己被人骗婚。
公安机关了解情况后认为不属于婚姻诈骗,建议杨大爷通过民事诉讼维权。2024年底,杨大爷找到固阳县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县司法局依照此前和县检察院签订的协作办法,向县检察院移送支持起诉线索。
2025年1月9日,固阳县检察院受理该案后,检察官袁昕向双方当事人调查核实。杨大爷作为五保户,属于特定弱势群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其给付郝阿姨的5万元属于彩礼,而这些钱关系到杨大爷的晚年生活质量,其请求返还相应钱款的诉求应得到支持。结合双方共同生活消费支出、双方过错及当地习俗等因素,考虑到二人均为年迈老人,且已共同生活,诉讼可能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还可能因此给各自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检察机关决定联合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对双方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和息诉工作,引导双方尽量选择和解方式解决纠纷。
经检察官多次向两位老人耐心释法说理,设身处地考虑各自生活难处,2025年1月21日,二人同意放下心中芥蒂达成和解协议。杨大爷同意郝阿姨分期偿还2万元,剩余1万元不必偿还。郝阿姨当场给付1000元,并书面承诺在2025年11月前付清剩余款项。检察机关以最缓和的方式打开了双方当事人的心结,化解矛盾纠纷,用司法温情守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