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守住浓浓年味儿
· 八旬老人做了40多年龙灯
· 赴一场醒狮之约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1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旬老人做了40多年龙灯
王超 付念

  

  

  

   检察官走访龙灯制作手艺人黄荣昌。

  

  

  

  每年新春佳节来临,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有制作龙灯的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龙灯是我们每年迎新春的传统习俗之一,龙灯制作要经过选竹、定型、编扎、覆纸、绘画、上色等,头部和嘴巴的弯度极有讲究,整个过程工序繁复,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家住草芦坪村的龙灯制作手艺人黄荣昌一边制作龙灯一边介绍。

  龙灯制作技艺是黄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但会龙灯制作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随时面临传承断代的风险。黄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1月16日到旧州镇走访黄荣昌。黄荣昌今年84岁,从事龙灯制作已有40多年,在交谈过程中,检察干警就如何保护和传承此项技艺与黄荣昌进行探讨,听取他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黄平县检察院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传承”的理念,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办案力度,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推动完善非遗项目保护机制。2023年以来,该院走访黄平泥哨、苗族古歌、蜡染、苗族银饰、苗绣等10余个非遗项目和80余名代表性传承人,立案4件,发出检察建议2件。

  本报通讯员王超 付念/文图

  

  ◆做龙灯的基本步骤

  

  

  

   定型:用炭火烘烤竹条,弯曲出需要的形状。

  

  

  

   编扎:用定型好的竹条进行编扎,用卷过的白纸和糨糊固定。

  

  

  

   覆纸:对完成编扎的龙灯模子进行覆纸。

  

  

  

   绘画、上色:对龙灯进行图案绘制和上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