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代取快递意外陷入误判冤案的马家杰、求助无门在法庭之上绝望痛哭的爷爷、以命相搏只为推翻不公审判的检控官霍子豪、与霍子豪并肩战斗的检控官以及警官……一个个对正义充满渴望、为正义到来而努力的人,共同演奏出《误判》这部电影最昂扬的乐章。
遭遇不公,你是否仍葆初心?历经坎坷,你是否仍在坚持?2024年底,随着电影《误判》上映,一场关于“正义”的探讨点燃了电影市场,也点亮了观影人的心。
曾是警队精英的检控官霍子豪虽遭受过误判的打击,但维护司法公正的信念从未动摇。马家杰被误判监禁27年的遭遇,更激发了霍子豪为其申冤的决心。
“一个误判就会摧毁一个家庭,所以我们司法人员是不允许让误判发生在我们手上,不允许发生在马家杰身上,不允许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这是律政司应有的良心。”电影结尾的台词振聋发聩。
正如电影海报“为正义出拳”所展示的那样,以法为剑,以拳为盾,电影《误判》的创作带来了一次全新的尝试——检控题材与动作电影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但不变的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坚守,这也是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
为何选择一起“小案”进行创作
“电影对正义的探讨不是无根之木,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一位网友在观影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电影《误判》改编自真实的案例。
“作为大湾区法治发展的重要一环,香港的法治一直以来都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关注范围之内。”电影《误判》项目的直接发起者、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彭诚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对香港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的改编,促进公众对香港法治的了解,同时也促进香港和内地的法治交流。
为什么选中这样一个案例来改编?
电影《误判》监制黄百鸣坦言,在接触到这个案例后,他专门去做了调研。“我们发现,有的年轻人,为了几千元钱就把自己的地址借给别人用,最后触犯了法律,坐了20多年牢,这些发生在香港的案例不是一件两件。”他说,“因此我们想拍一部电影来警醒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
电影《误判》导演甄子丹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误判存在的社会,会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希望透过电影,引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让观众燃烧起正义感。”
因此,从剧本筹备到电影开拍,涉及的台词、细节等等,整个剧组都很严格、谨慎地把关。
“我们必须做一个真实的呈现。我的想法是,对白怎么写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有依据,不能乱搭。”甄子丹告诉记者,“所有内容都必须在香港法律的框架内,符合香港法庭的运作,符合香港法庭的习惯、文化。”
电影《误判》编剧黄子桓也是第一次接触检控题材的电影。他直言,创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此他专门请教了律师朋友,仔细了解原本的案情。拍摄过程中,也请了律师对法律问题作专门指导。
有人好奇,明明有那么多故事性更强、更具情感冲击力的案件,为何编剧选择了这样一些小案子进行创作?
对此,黄子桓表示:“小案会影响普通人的一生,甚至会摧毁一个家庭。我们就是想选择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更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警醒大家,这样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改编过程中,无论是讲述的角度还是台词设计,黄子桓都花了不少心思。
“光是剧本,我们就看了不下十个版本。”彭诚告诉记者,现在的剧本是在多次打磨基础上形成的;“表达方式一直在变,比如加入了动作元素,但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坚守这一检察官的职责担当内核始终不变。”
“改编过程中,我们就想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设计得特别一点。”黄子桓告诉记者,“以往都是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做辩护,这次做了一个‘颠倒’,让原本要控告的检控官,反过来去找真相。”
于是,电影中出现了这样的台词——
“律政司做检控,主要职责是要将罪犯入罪。霍检的打法是辩方的打法,是什么意思?是要帮他洗白脱罪啊?”
“你是主控官,替被告辩护不是你的责任。”
“主控官,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在射自己的龙门啊,这里不是游乐场。”
…………
看似句句发问,却在字字回应:检控官的职责和担当是要将有罪的人定罪,还要还无辜者清白。这样的改编,融合着编剧的艺术表达,也让观众在观影中深刻感受到,检控官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法律是不完美的,但是作为检控官,一定要去弥补这些缺憾,做好正义的守门人。
《误判》的“爽感”来自哪里
电影《误判》的“爽感”来自哪里?就来自我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于是,我们看到电影中马家杰被误判监禁27年的遭遇时会感到痛心和不平,也会为检控官霍子豪突破重重阻碍为无辜者洗清冤屈的努力而动容。
马家杰的遭遇并非个例。但如何让无数个“马家杰”避免这样的遭遇,拷问着律政司的良心,也彰显着这部电影最核心的价值——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了这个目标,检控官霍子豪打了一场为了“赢”而“输”的官司。
对此,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这正是检控官霍子豪面临的‘误判’,不仅仅是表面剧情的贩毒案冤罪误判,更是对绝对正义是否要执行、理想主义是否有现实存在价值的判断之正误。”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检控官霍子豪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影中,他感叹:“我觉得我的工作就好像一盏永恒灿烂的明灯,将公平正义的光辉照入民众心里面每一寸阴暗的角落。”
“这个世界一定要有正义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甄子丹强调。
“找寻真相,还被误判的人一个交代,这也是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黄百鸣如是说。
在彭诚看来,法治精神就是要让每一个有罪之人受到应有的惩处,让每一个蒙冤之人重见天日,让每一个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其实,在电影《误判》中还有一位看起来跟霍子豪有些“不一样”的检控官——杨铁立。
初识杨铁立,观众会误以为他是个“反派”。因为他一天要处理几十个案子,不赞成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一个当事人已经“认罪”的案件上。
但在饰演者吴镇宇看来,这并不代表杨铁立置公平正义于不顾,杨铁立有他坚持的原则。“证据是他判断的标准。”吴镇宇说。
在黄子桓看来,两个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们设计这两个角色,并不是说要证明哪个就是对的或者错的。”黄子桓表示,“每天有那么多的案件发生,每一个案件的背后又涉及很多环节。法律是有自己的‘规矩’的,按照‘规矩’来办本身没有错。”
对此,甄子丹也表示:“我们两个饰演的检控官虽然理念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职业操守和情怀,我们都是为正义发声,只是方式不同。”
正义的光芒和职业的责任感会唤醒每一位检控官。因此,影片的最后,检控官霍子豪和杨铁立并肩站在法庭上。他们义正词严地告诉大家,法庭是揭露真相的地方,时间在真相面前,根本一文不值,所以无论花多少时间,我们也要等到真相的来临。
如何以影视作品体现司法初心
真相最终没有被掩埋。故事的结局是:在检控官们的努力下,正义被守住了——大法官推翻了自己的判决,马家杰被无罪释放。
有人问大法官:“马家杰案你推翻了自己的判决,司法制度是否不够公平?是否当中有人为的失误?”
影片中,大法官是这样回答的:“这件案子的初判是有点粗疏的。导致大众有疑问和不安,这一点我是衷心感到遗憾还有歉意的。现在这件案子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最关键的是,正义被体现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是啊,这一次正义没有缺席;好在,这一次正义没有缺席。
因代取快递意外陷入误判冤案的马家杰、求助无门在法庭之上绝望痛哭的爷爷、以命相搏只为推翻不公审判的检控官霍子豪、与霍子豪并肩战斗的检控官以及警官……一个个对正义充满渴望、为正义到来而努力的人,共同演奏出《误判》这部电影最昂扬的乐章。就连推翻判决的大法官,也是这乐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法官可能会有一些错误,但重点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去承担。”甄子丹表示,这也是影片要引发观众思考的一个方面。
彭诚告诉记者:“影片中的马家杰案件,就是展现法治自我纠错能力和检察官履职能力特别好的案件。司法的正义,法律人的良心和担当,以及对事情的探究都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电影台词中,还是主创人员的回答中,“初心”两个字都反复出现。
有的是点题——电影中,检控官霍子豪的父亲说:“执法人员坚守初心,终归有一天我不能动了,也都没有遗憾了。”坚守公正司法,这是执法司法人员的良心,也是避免“误判”再次发生而必须铭记在心的准则。
有的是责任——采访中,黄子桓提道:“通过我们的电影,让观众思考法律是否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也希望大家不要误入歧途。”这是一部电影的良心,不仅给人以娱乐享受,更要传递价值、发人深省。
有的是期待——采访中,甄子丹说:“检控官们每一分钟都要把守社会的秩序和正义,责任重大,希望法律从业者能坚守初心。”守住法律的最后一道门,这是社会大众对司法公正最朴素的期待。
近年来,港片都在试图通过司法、犯罪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找到新的叙事方式,用故事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以前我们拍电影娱乐性质多一些,让观众开心、笑就足够了。但现在,要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思考,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创作不同类型的电影。”黄百鸣告诉记者。
“将影视题材以及所反映的内容延伸到检察、延伸到法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相信,《误判》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彭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