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法治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恢复被“贷”走的信用
· 16岁女孩遭遇“被贷款”
· 失联的前夫留下数万元债务
· 用铁证打破“失信”困局
· 检察制服的变迁
· 万余名农村老人落入陷阱
· 学习英模 见贤思齐 汲取力量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 广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编后评
用铁证打破“失信”困局
王昱璇

  莫名背上贷款,对于普通人来说本就是一场无妄之灾,如若因此还要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就成了一件挥之不去的烦心事。

  按照法律规定,贷款合同的签订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签字或者盖章是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的外在标志。这就意味着,冒用他人身份贷款,既损害了被冒名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这种行为不仅应当承担相关民事责任,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在冒名贷款中,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虽然不是冒名贷款的具体实施者,但如若其未尽到审核义务,造成他人身份被冒用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向法院申请撤销对被冒名者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为被冒名者消除不良影响。

  高质效办好此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证据是关键。上述两起案件,检察官除了引导当事人申请笔迹鉴定,取得证明当事人没有签名的关键证据之外,更要着眼于通过释法说理、制发检察建议、抗诉等方式,让当事人恢复信用,减轻讼累,正常生活。检察机关通过高质效办好此类民事检察监督案,还原事实真相、纠正错误判决,从而为当事人解忧、卸掉当事人沉重负担,不仅能够有力维护被冒名者的合法权益,还彰显了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王昱璇)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