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检察院检察官到青海湖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雪山巍峨,千峰众壑,延绵冰川融化的雪水汇聚三江源头,波涛漫卷千年传奇奔腾不息。青藏铁路在雪域之上纵情驰骋,作为中国核工业发展摇篮的原子城遗址,壮观肃穆,有着震耳欲聋般的历史回响……高山峡谷间,雪域草甸上,沙丘矿区里,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在青藏高原上书写奇迹。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如何以法治之笔写好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近日,记者走进这片辽阔壮美的高原,寻找检察机关服务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法治印记。
同舟共济·护佑文化根脉源远流长
“先有宏觉寺,后有青唐城。”
青唐城是西宁古称,地处海藏咽喉。位于西宁市城中区的宏觉寺缘起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队伍途经此地时修建了一处供奉释迦牟尼的土坛。基于土坛遗址,历代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上的各民族共同创建了宏觉寺。
金顶红墙,海螺声声,宏觉寺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考察时指出,宏觉寺这座千年古刹,在增进历代中央政府与藏传佛教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贡献。
“宏觉寺得以修缮多亏了检察院。”走到寺中的一块“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点”挂牌下,人们会听到一段古寺重焕生机的故事——2020年,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在履职时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觉寺前殿香厅的山墙、门窗等损毁,屋面塌陷,个别立柱下沉倾斜,加上因历史原因多年被一个印刷厂占用。而作为实际使用主体的印刷厂经营不善,并没有保护和修缮的能力。
“古寺损毁严重,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印刷厂与厂里的职工需要得到妥善安置。”……城中区检察院就保护宏觉寺行政公益诉讼一案立案调查,聚焦文物修缮方案与印刷厂后续发展等问题,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等进行讨论研判,并向该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确保宏觉寺得到妥善保护和使用。针对行政机关履职中存在的客观困难,检察机关主动沟通协调,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印刷厂最终得到妥善安置,宏觉寺明确由相关行政机关进行腾清整顿。
腾退、维修、周边环境清理、印厂安置补偿……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监督,使宏觉寺文物恢复维护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修缮后,身处闹市的宏觉寺渐渐成为一处“沉浸式”体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打卡地”。
而在距离宏觉寺约半小时车程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有一段海拔最高的明长城遗址。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曾遭受过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对此,大通县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全面履行长城保护监管职责,并联合该县法院发出青海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份《司法保护令》。多部门协作共治,绵延4.4万米的明长城(大通段)得到了全方位保护。
基于这两起文物保护案件,西宁市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建立了长效协作机制,确定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内容,并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研发青藏高原地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类案监督模型,由点及面护佑文化根脉源远流长。目前,西宁市检察机关利用该模型已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5件,制发检察建议14件。
山山而川·共护三江源水碧波滚滚
“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江。”
青藏高原核心地带多有“生命禁区”,却又是孕育伟大文明的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启程奔流,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腹地,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平均海拔超4500米。这里有个“一千座山围成的湖”——冬格措纳湖,山湖相连,鸥鸟竞飞,风光旖旎。
在冬格措纳湖德马高速25公里处,曾有处临时停车点,离湖边约500米,大量游客来此驻足观光,投食喂鸟。“人气”骤然增长给这片红线保护区带来了不可承受之痛:大量野生鸟类落地觅食被车辆碾压;临近一牧户无照经营商店,非法取用地下水供车辆有偿使用;搭建的公厕无任何环保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因情况复杂,且关联部门较多,协调工作面临着较大难度。
发现上述线索后,果洛藏族自治州检察院、玛多县检察院一体办案,及时固定证据,破解监督级别不对等、行政主管部门权责不清等问题,通过反复磋商,向行政机关制发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冬格措纳湖湿地生态遭受破坏的检察建议。
在综合评估周边已有的多处停车休息点及便民服务区后,行政机关督促相关行业部门将涉案停车点封闭,拆除公厕,清除垃圾。在镇政府支持下,牧户搬迁,并设置关卡,限定每日不超30人进入该生态体验区。
日前,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在青海省召开,发布了一批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典型案例。这起检察机关督促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物种生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并引发关注。
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冬格措纳湖边,看到那条被踩出来的通往湖边的土路已渐复绿意,生活在周边的野生动物也重获栖息安宁,令人欣慰。
“省州县三级检察院联动部署,相关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守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将延续该合作模式,共同守护高原一方净土。”花石峡镇副镇长旦尚才让说。
顺着黄河流向行进,可与巴颜喀拉山最高峰年保玉则相遇。这里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保玉则分区,碧湖绿茵与险峻冰川辉映,奇景万千。这里有一个联络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久治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于2019年挂牌成立了驻年保玉则景区生态环境联络站,提升了检察公益诉讼的公众知晓度,扩大了监督视野与案件线索来源。
不久前,联络站就收到一起关于非法采挖泥炭土的案件线索。
泥炭土是天然有机肥料,在绿植市场很抢手,也成为不法分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事实上,泥炭地是一种特殊湿地,有涵养水土资源、蓄洪防旱、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盗挖泥炭土无疑会对黄河上游生态链造成致命破坏。经调查核实,久治县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与智青松多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查处采挖泥炭土的违法行为,限期补救、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现在,原被破坏的1406平方米植被与泥炭土已基本恢复。记者实地采访时恰逢暴雨,雨水从四周汇集成溪,拂过那片曾经受过创伤的地方,流向远方。
“身在这方水土,就当守好这里的一山一水。”果洛州检察院检察长方复东表示,果洛检察人将发扬青藏高原精神,扛起守护江河“源头”责任,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展现新作为。
守望精灵·保护高原上的“神秘部落”
青海湖东畔、祁连山南麓,铸就“国之重器”的原子城,让理想之火代代传承。湟水河岸,万顷草原,牛羊成群结队,让这片旷野充满生机。
若偶遇出来活动的野生动物,已是意外惊喜。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更难得一见——这个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只有3000余只,被称为“草原上奔跑的大熊猫”。就在距离普氏原羚保护站15公里处,曾有数只普氏原羚被猎杀,让人痛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贺某某等5人曾携带细犬、手电等作案工具,无差别地猎捕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后经专业机构对相关照片进行鉴定,被猎杀的4只野生动物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每只价值2.5万元。公安机关将该案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野生动物类别鉴定是该类案件办理的关键,即使是细微偏差,也会造成涉案价值相差悬殊的鉴定结果,必须严格精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检察院认为,涉案动物被查获,应对动物尸体作出鉴定。对第二次鉴定进行审查时,检察官又发现鉴定程序存在瑕疵,公安机关遂进行第三次鉴定,最终确认被猎捕的野生动物为3只普氏原羚、1只藏原羚,涉案价值也相应增加到62.5万元。
据此,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终,法院依法对贺某某等人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各并处罚金,并对检察院提出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全部予以支持,判令被告连带承担猎捕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
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而言,野生动物的地位举足轻重。三江源地区检察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综合治理,还办理了因车祸牵出的两起重大非法猎捕野牦牛案。以该案为牵引,青海省检察院部署“强化野牦牛公益司法保护”专项活动,并与相关单位就加强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衔接、强化野牦牛司法保护协作会签意见。
事实上,作为青海省检察院派出机构,三江源地区检察院的设立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积极探索与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先锋”。
据悉,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跨流域、跨地域、跨领域特点,青海省检察院打破以行政区划为办案单元的传统套路,探索“巡回检察+属地检察+专项治理”模式,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由此发现的重大案件线索,归口由三江源地区检察院办理或指定有关市州检察院管辖。2023年,《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并提出,建立服务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三个“检察一体化协作圈”。健全国家公园园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机制,国家公园属地州县两级检察院以及三江源地区检察院要持续加大对国家公园园区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力度,强化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履职。
三江源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芦佳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旨在有效解决因属地检察机关级别不够、管辖权有限而导致的迟办、办不彻底的问题。“我们将用好这把‘利剑’,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青海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冷湖不冷·留住矿区激情燃烧的岁月
青海西北部是沙的世界,被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环抱的柴达木盆地,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主体,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位于州域最西端的茫崖,资源富集,是青海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一代代石油人挥洒热血的地方。街上随处可见身着红色工装的石油工人,是这边陲之地最亮眼的风景之一。
在这座被无人区包围的城市,一个“消失”的小镇让人心生敬畏:1954年,新中国的一支地质勘探队伍来到冷湖,创造了一个石油“神话”。但随着石油开采点的迁移,这里归于平静,变成了一处遗址。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与那段石油喷涌、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次“热”了起来。但部分游客在遗址墙体上乱涂乱画,破坏了遗址风貌。这处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工业遗址,究竟应由谁来监管?
海西州西部矿区检察院发现该问题后立案调查。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省级工信部门对工业遗址具有监管权限,地方工信部门负有执行责任。于是,该院向当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整改上述涂鸦乱象。
行政机关对被涂鸦墙体进行了修复,通过设立警示标识牌、安装摄像头与语音提示系统、委托专人定期巡逻等举措防止遗址再被破坏。
“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用心守护这处遗址,也是在守护石油精神。”一名自驾来此的游客感慨不已。
构建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配合机制,守护“暗夜星空”;督促整治企业违规取水,保护德宗马海湖湿地生态……坚守在青海的西大门,海西州西部矿区检察院办理了诸多精品案件,为石油小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今年,围绕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服务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着力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重点任务,青海省检察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强调找准服务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切入点,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机制的衔接配合,办理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中的公益损害案件。
青海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查庆九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青海省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体落实党中央关于司法改革、检察改革的任务措施和大检察官研讨班部署,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牵引,坚持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作为全省检察工作的优先方向,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在持续推进具有青海特色的检察工作创新上下功夫、求实效,全力以赴为检察改革提供青海实践样本,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检察之力。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