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张改连)“我的一卷地膜能铺3亩地,可是通过县里推广购买的一卷地膜最多只能铺1.7亩地……”群众的一句话引起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检察院检察官的注意。
今年3月,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从群众闲谈中获知一条线索,固阳县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劣质地膜流入问题,立即协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牧局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工作人员在农户家中抽检两批次不同厂家的地膜后发现,两批次地膜均不合格。随后,该院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座谈会,共商地膜污染防治工作。3月29日起,固阳县辖区三个镇政府陆续反映流动商贩上门推销的农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上门推销农资产品的商贩具有流动性、隐蔽性特点,如何有效打击劣质农资产品成为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4月14日,固阳县检察院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牧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4月21日,该院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公开听证会,推进检察建议落地落实。随后,检察官在跟进监督时发现,被抽检的两批次劣质地膜均已“下田入地”,镇政府的通知及宣传未能“阻挡”劣质地膜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
6月16日,固阳县检察院决定对未整改到位的相关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提起诉讼后,相关行政机关积极履职,逐户摸排劣质地膜的使用情况,尽可能精准掌握公共利益受损的范围。县农牧局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供销社针对走村串户销售假劣农资产品现象,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固阳县农资打假联动协作机制的通知》,同时制定《固阳县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工作方案》,逐步完善本地农资打假联合行动机制,推动全县农资打假工作深入开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我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在固阳县检察院检察官们的不懈努力中,看到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下一步,我希望检察机关继续聚焦农资监管盲区,开展扎实细致调研,助推农资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以依法能动履职提升公益保护质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固阳县银号镇东元永村妇联主席张小飞在听取固阳县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