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法治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工伤五年多未得赔偿,症结在哪?
· 斩断灰色产业链才能防止医保卡变成“购物卡”
· 消除头顶上的安全隐患
· 广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斩断灰色产业链才能防止医保卡变成“购物卡”
龙敏飞

  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产品”以便于刷医保卡购买,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更侵蚀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根基。必须下狠功夫斩断灰色产业链,筑牢医保基金防火墙,确保“救命钱”用在刀刃上。

  今年早些时候,全国多地医保局陆续发布了“禁止将医保卡变为‘购物卡’”的预警提示。提示中明确提到,部分企业为了使商品可以刷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支付,将牙刷、面膜等非医疗作用的产品申请为医疗器械,以此规避生活用品不能刷医保卡的问题。这种行为违反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正当使用规定,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专款专用,仅限医疗相关支出,骗保行为将面临法律惩戒。但调查显示,时至今日,上述违法行为依然在一些地区的药店和生产企业里上演(据11月9日央视财经)。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专款专用”,一些生产企业和连锁药店合谋上演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戏码。普通牙刷不可以刷医保卡,那就改名叫“牙科毛刷”;日常面膜不行,那就更名为“医用敷料”;防晒冰袖标行不通,那就重命名为“医用隔离垫”……普通商品被冠以“医用”之名后,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刷医保卡卖掉。在店员们的轮番劝说与频频暗示下,这些“改名换姓”的商品销量居高不下,致使大笔“救命钱”沦为“购物金”。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地方,从连锁药店到生产企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生产企业紧盯备案漏洞,为日用品贴上“医疗产品”标签,药店则积极“打配合”,制造噱头、卖点向公众推介。据报道,某品牌普通护肤品摇身一变成为“医用护肤品”后,在单一地区年医保套刷金额就高达600万元;被冠以“医用隔离垫”的防晒口罩和防晒袖更是获得9000万元的订单……令人咋舌的高额数据、不胜枚举的案事例不仅折射出医保资金监管的盲区,更反映出医保基金安全危机。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作为群众的“救命钱”,其“专款专用”的属性具有法律赋予的刚性约束力。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显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仅限于医疗用途。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产品”以便于刷医保卡购买,不仅违反法律法规,更侵蚀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根基。

  要根治这一顽疾,必须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一方面,监管利剑要更快、更准、更狠。既要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建立涵盖医保、药监、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更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恶意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如列入黑名单、顶格罚款等。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群众背后的诉求,在明确资金规范使用的前提下,可适度扩大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真正医疗产品的支付范围。

  医保基金的安全,不仅关乎民众的健康与生命,更关乎国计民生。必须从现在开始动真格、下狠功夫,彻底斩断灰色产业链,更好筑牢医保基金防火墙,确保“救命钱”用在刀刃上。

  (法眼观察栏目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pinglun109@jcrb.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