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邵丰 罗应)“这笔钱我们追讨多年,如今总算看到了希望,公司这下能稍稍缓口气了。”近日,贵州某农业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向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说道。在水城区检察院的积极推动下,该公司一笔长达数年未能执行到位的50万元工程款被成功“激活”。
  随着这笔款项顺利发放至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手中,涉案企业也卸下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实现了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纾困解难的双赢。
  时间回到2020年7月。贵州某农业有限公司因拖欠康某燕等297名农民工工资共计121万余元,被水城区人社部门立案调查,并作出《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然而,公司逾期未履行支付义务,人社部门遂向水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于2021年5月25日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并于同年7月1日立案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虽查明贵州某农业有限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但发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夏某某享有未结工程款。2021年9月27日,法院依法裁定扣留该笔工程款,并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此后,该笔款项因结算问题长期滞留在项目发包单位,未能及时用于支付农民工的欠薪。
  一边是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一边是陷入困境、亟须轻装前行的企业,执行僵局持续多年。
  今年7月,水城区检察院依托与区法院、区人社局等建立的《共同助力解决农民工讨薪的协作机制》,依职权启动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程序。检察官经调查核实发现,夏某某享有的未结工程款系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包的项目产生。检察机关向区住建局核实后,确认工程已竣工验收,夏某某享有债权50万元,且夏某某曾提出以该未结工程款用于清偿债务,然而该工程款却因种种原因长期“沉睡”于区住建局,未能完成结算。
  “不应让款项长久‘躺’在账上,使企业深陷困境,让农民工期盼的心情始终悬而未决。”水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水城区法院在案件执行中存在未按规定通知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问题,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也未定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并及时告知申请人。7月17日,水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进行定期查询,并将相关情况告知申请人,保障申请人知情权,恢复对该笔债款的执行程序,并加强对终本案件的后续跟踪管理。
  为促进矛盾化解,7月18日,水城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了一场暖心的“上门听证”,将公开听证会开到了农民工所在的乡镇。此次听证会邀请法院、住建、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还邀请了人民监督员参加。最终,各方一致同意将夏某某享有的未结工程款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8月19日,法院回函答复已采纳了检察建议,并承诺完善终本案件动态管理机制。
  目前,工人们已陆续收到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