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宝琴和学生们一起阅读。
2024年3月26日,沙宝琴到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教育局副局长 沙宝琴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一所学校的排练厅内,一场由学生排演的校园欺凌情景剧正在上演。台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教育局副局长沙宝琴看得格外专注。这一沉浸式体验,正是她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的“让法治教育活起来”理念的生动体现。
从普通教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局副局长,三十年来,岗位在变,沙宝琴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始终如一。她秉持“教育要带着温度落地”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推动课堂教育、心理辅导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持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法治校园建设建言发声。
爱而深则“守”
心怀大爱坚守教学一线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1995年,沙宝琴踏上教师岗位,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作为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的教师,她坚守教学一线,将爱心与智慧倾注于每个学生。
沙宝琴不满足于简单传授知识。为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她自费参加培训,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于课堂。她还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从文字感知到沉浸式阅读,鼓励随手批注、分享好书,让阅读成为“无负担的享受”。
担任班主任期间,沙宝琴敏锐地察觉到学生对“亲近教师”的渴望。于是,她与学生约定,每周五晚上7点在盛世广场集合,开展“童心同欢乐”活动,而她总会准时赴约。“很多家长也乐意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做游戏,跑跑跳跳。孩子们特别开心。”沙宝琴回忆道。家长们纷纷表示:“沙老师这个举措真好,周五晚上孩子们都很开心。”此外,她还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带学生去五云山等地郊游,师生关系愈发紧密。
“教育不能只是学习课本知识,更要让孩子全面发展。”沙宝琴注重全方位锻炼学生。她曾带领20余名学生排练诗朗诵节目,从编排到指导全部亲力亲为。该节目在上街区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至郑州市参赛。由于不断受邀在各种舞台上表演,该节目后续还成为学校保留节目。这些跟随她多次参赛的学生升入中学后,大多成为文艺骨干,时常返回母校与沙老师分享新进步。
每次考试结束后,沙宝琴都会亲自给家长打电话沟通。她的沟通顺序别具匠心:先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始,再到中游学生,最后联系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成绩不好的孩子更需要鼓励,先跟家长沟通,是为了一起商量怎么帮助孩子更快进步。”她会细致分析每个孩子的优缺点,针对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指出提高方向。家长们感慨,沙老师的电话不是“告状”,而是“支招”。
教育对沙宝琴而言,从来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心灵点燃的过程。多年来,沙宝琴教过的学生遍布各地,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成为教师、医生,还有的回到家乡参与基层建设。而她始终是学生们心中的牵挂。
教而优则“管”
为促进教育发展殚精竭虑
2019年初,沙宝琴受命担任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校长。上街实验小学是上街区面积最大的小学,但校园环境建设面临难题:前广场冰冷单调,花坛杂乱无章,教室里的旧桌椅已使用近十年。
面对经费仅够维持日常开支的困境,沙宝琴没有退缩。“改变能够改变的,想办法改变难以改变的。”上任伊始,她便多方奔走对接社会资源,自筹资金对校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曾经被老师们戏称为“原始森林”的花坛,变成了“学习强国廊道”和“迷宫试验田”,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在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沙宝琴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2019年,学校选派40名教师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引入“魅力教育”理念。返校后,教师们开设“魅力超市”,推行“魅力小达人”奖章制度,激发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一年内综合教学质量排名跃居全区第四。2020年,在上街区教育系统20家单位擂台大比拼中,上街实验小学荣获第二名。该校还先后荣获“河南省德育先进集体”“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郑州市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2023年7月,沙宝琴被任命为上街区教育局副局长。从管理一所学校到服务一个区域,她的工作视野与责任范畴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始终未变。校外培训治理和教育慈善帮扶成为她面临的新课题。她牵头文旅、科技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席机制,创新打造“纵向一盘棋、横向一张网”的监管格局,将“镇办—社区—小区—楼长”融入整治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化排查机制,实现校外培训监管全覆盖。
除了严格规范的治理举措,沙宝琴同样重视教育的温度传递。2023年以来,她累计帮扶困难教师、困难学生270余人,为实验高中捐赠床具、衣柜,为多所学校配备信息教室电脑、更新文印设备、争取空调捐助。当得知上街实验小学一名学生因家长重病陷入困境时,她第一时间联系慈善机构提供帮助。经她推动,全区各校累计接收慈善捐款约50万元,优化了育人环境。
从耕耘三尺讲台到主抓一方教育,沙宝琴的岗位在变,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然而她始终未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纯粹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持续关怀,以及为教育发展倾注心力的真挚初心。这份坚守,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愈发坚定,也愈发温暖有力。
虑而远则“呼”
让法治成为校园的温暖底色
2018年,沙宝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此后,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沙宝琴始终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尤其关注校园法治建设。她认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不能停留在纸面,而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沙宝琴对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举例说:“检察官带来的模拟法庭、案例动画、法律故事书等深受孩子们欢迎,防性侵课程中‘拒绝陌生人触碰’、反诈知识中‘不泄露个人信息’等内容,已成为孩子们的口头禅。”
“在小学阶段植入规则意识,比长大后补救更有意义。”沙宝琴认为,检察官通过真实案例开展普法宣传,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在家庭保护领域,沙宝琴关于筑牢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的主张,获得郑州市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持。郑州市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印发相关规划和意见,在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创新构建集亲职教育、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普法教育、志愿者服务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多元化指导模式,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效能最大化。
2024年全国两会上,沙宝琴提出“法治副校长应成为校园治理的‘法治外脑’”的建议,呼吁法治课增加预防“AI换脸诈骗”“网络侮辱诽谤”等新型犯罪内容,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这一建议引发会场热烈掌声,推动了检教协同的深度落地。
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专门学校建设,沙宝琴提出“促进‘教育+矫治’推进专门学校建设”的建议,直指专门学校“多头管理、资源不足”等问题,呼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多部门职责,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建设,建立分层分类教育矫治模式。这一建议与检察机关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不谋而合,郑州市检察机关多次参与起草该市相关规范性文件,保障了专门教育矫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代表履职不是‘一次性’作业,而是‘终身’课题。”沙宝琴的办公桌上摆着2024年11月出台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其中时长管理、内容分级等条款与她的建议高度契合。她说:“作为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最大的幸福就是见证教育事业一点一滴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