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答复文稿就让我特别感动。这些答复文稿里面包含着检察机关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法治中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我仿佛看到了‘光’。”全国政协委员孟艳说。
让我们跟随孟艳的这句话,把场景拉回到9月23日的最高人民检察院2025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优秀答复文稿评选活动现场。10名来自新闻界、教育界、律师界、企业界、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手执笔、一手翻阅厚厚的答复文稿,不时还低声交换着意见。孟艳最先拿起答复文稿、最后完成审阅,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凝聚着民意智慧,承载着群众期盼。对这些建言予以高质量、有温度的答复,是国家机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体现。
最高检连续8年开展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优秀答复文稿评选活动,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断提升办理工作的质效。
规则与尺度:可行性是代表委员权衡的关键
今年最高检共办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交办的代表委员两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289件。初评时,最高检办公厅从检察人才库中选取20位文字水平较高、熟悉代表联络工作的同志担任评委,对全部答复文稿逐一打分,按照得分选出质量较高的20件主办、20件协办答复文稿。再由代表委员对初评选出的答复文稿进行定评,最终选出10件主办、10件协办建议提案为优秀答复文稿。
“为确保评选公正,我们隐去了答复文稿承办部门和承办人等信息,确保评委不会因为与承办人熟悉而掺杂感情分。同时邀请不涉及相关建议提案内容的代表委员,请他们从答复规范性、内容完整性、措施实效性、沟通充分性等多个维度对答复文稿进行综合评判。”最高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可行性”是评委口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王麒关注到《关于加快解决司法解释“散装”问题的提案》,承办检察官的答复文稿中有一项专门说明如何增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把严司法解释“立项关”“程序关”和“质效关”。“这个答复能够继续推动最高检从今年初开展的现行有效司法解释全面核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王麒说。
全国人大代表潘桂仙在评审《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法律监督保障的建议》答复文稿时,也特别看重检察机关下一步措施的可行性。她表示:“承办检察官对代表建议的回答比较具体。如为解决金融违法犯罪领域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的问题,要如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督促金融机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的一系列详细做法,实践难度低,都是可以去实施操作的。”在她看来,一份能让代表清晰看到落实路径和可行步骤的答复文稿,自然更具吸引力。
由此可见,在格式规范、文通字顺的基础上,答复文稿是否具备清晰可行的“施工图”,能否让代表委员看得懂、觉得“用得上”,是代表委员权衡分数的关键。
热点与精度:同类题材下的深度与细节较量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等社会热点同时也是检察工作的重点,在评选中,这些领域的建议提案相对集中。当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同一主题时,其答复文稿如何评判高下?
全国人大代表朱山注意到与检察公益诉讼相关的答复文稿较多。“入围稿件多的原因,一方面是该话题关注度高、代表委员提得多。另一方面也源于检察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答复文稿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可供阐述。”朱山表示,这揭示了一个内在逻辑:检察实践越是深入、成果越是丰硕,答复文稿就越能言之有物、血肉丰满。
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告诉记者,对同类题材,她的评判标准更侧重于答复的深度与细节。有几件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提案的答复文稿较为相同,她推测可能由同一部门回复,给出的评判方法是“找答复中的细节部分”,例如“对建议内容的回复有没有足够全面”“对过去所做的工作,哪个答复文稿更加翔实一些、更加有说服力一些”。她强调要通过细节和内容的充实度来让几份较为同质的答复文稿“拉开一点差距”。
对于像“民营企业保护”这类重点工作,评委们普遍期待看到检察机关不仅陈述已开展工作,更能清晰勾勒出未来的发力方向。孟艳表示,她更倾向于将较高分数给予“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而不是“大篇幅去阐述过去做了什么”。这要求答复文稿不能仅是成绩汇报,更应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宣言和承诺。
专业与信度:专业性是赢得尊重的基石
尽管社会热点类建议提案吸睛度高,但评委们对专业性强的建议提案答复文稿也保持极高的关注。这类答复文稿不仅能体现承办检察官对法律条文、司法政策的精准把握,更能体现他们对复杂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严谨论证。
全国人大代表张临山对此有深刻体会。他列举了一些自己认为“特别专业”的建议,其中包括《完善法学专家参与司法审判及其监督机制建设的建议》。“这类建议社会关注度肯定低,但它体现了代表的专业度,与之相应,其答复文稿的专业性则更强。”张临山称,“虽然有些内容我并不能深刻理解,但答复文稿中对法律条款背后立法本意的解读让我感到敬佩。”
全国政协委员雷群芳则关注到一个切入口极小的建议——《关于烟花爆竹引火线案件行刑对接与司法解释衔接的建议》,代表从烟花爆竹引火线的基本概念、爆炸实验入手,列举典型的爆炸案例从而引申到相关司法建议。“这名代表是一名公安系统危险爆炸物品管理大队的警务技术人员,因此该建议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法律方面,也体现在技术方面。承办检察官的答复同样需要展现出匹配的专业水准,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对话。”雷群芳表示,“承办检察官也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答复,可以看出这名检察官是一名复合型人才。对这个答复文稿,我给了高分。”
互动与促动:评选是双向赋能的有效平台
优秀答复文稿评选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评出优秀稿件。它更是一个双向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既推动承办检察官提升业务能力,也激励代表委员提高建言水平。
对检察机关而言,评选是提升办案质效的“推进器”。张临山感慨道:“评选活动的作用,以一年两年的跨度来看不会很明显,但是以5年作为一个分界点去对比,同一个承办检察官撰写答复文稿的水平一定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评选活动的意义所在。”
雷群芳认为,评选能形成良性竞争,“去年的评选活动,最高检领导为获评优秀答复文稿的承办检察官颁奖,获奖的检察官都很激动。那么其他检察官就会去参考获奖检察官是怎么写的,大家的能力就都得到了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则指出,评选活动能督促检察机关更加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促进检察系统各部门的工作更精细化,形成“正向的推动”。
对于代表委员而言,参与评选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履职学习和能力提升。张琼丽坦言:“评选活动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些建议提案的答复文稿,让我能够更多、更充分了解到检察机关的工作,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履职思路。”
潘桂仙认为,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参与此次评审,可以“互相补充一下自己的视觉盲点”,这种深入的互动,有助于代表委员提出更精准、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王麒更是动情地表示,最高检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邀请代表委员来评选优秀答复文稿,让她深受感动。“这深刻体现了检察机关对代表委员履职的尊重和重视,反过来也会激励代表委员更有动力和责任感去履行职责、提出高质量建议提案。”
期待与建议:未来答复工作的优化方向
结合评审过程中的讨论,评委们对未来检察官办理答复文稿提出了中肯且具体的建议。
多位代表委员强调,除了书面答复,面对面的座谈、联合调研等办理过程中的做法非常好,要继续保持。张临山分享了自己接到邀请参加最高检就其所提建议召开座谈会的经历。潘桂仙也认为,面对面交谈能使双方在频道上更同步,使答复更加切合代表委员的关切。
对于暂时无法采纳或推动有难度的建议提案,评委们普遍表示理解,并希望看到更直率的说明。全国人大代表翁祖铨认为:“最高检立足于全国的办案经验和办案数据,站得更高、看待问题更全面,而代表委员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能够理解建议或提案不被采纳。”雷群芳结合自身提案曾被直接告知“做不到”的经历,认为直接拒绝“也是可以的”。“我理解承办检察官有时不想把一盆冷水直接泼给我们,在拒绝时会比较婉转,但其实没关系,坦诚的沟通都能被理解。”她补充说。
代表委员们希望答复文稿能更具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却重点模糊。张琼丽建议:“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每一项建议,承办检察官不要均衡发力,要有侧重地去回答,避免通篇找不到重点。”全国人大代表林尧则指出,部分文稿在叙事逻辑上可以优化,不要按照代表的每一项建议,而是按照时间线来组织材料,加强下一步措施与建议之间的因果关联,使其逻辑性更强。
一份份答复文稿,承载的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最高检持续开展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优秀答复文稿评选活动,正是通过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将办理建议提案的过程,转化为凝聚共识、改进工作、提升能力的过程,不断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内涵。
正如代表委员所言,这项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因为它推动着检察工作与民意期待同频共振,在笔墨文字间,书写着法治进步的生动注脚。
初评阶段评委名单
刘 越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董文静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史继湘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马宝军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办公室
唐晓慧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潘 莹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吴亚楠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黄晏如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吴 群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李 磊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谭慧娟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孟松翠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张 璇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刘东炎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欧智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李文卿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罗 琴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付 莉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何 赟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孟令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
定评阶段评委名单
张临山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晚报社副总编辑
林 尧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教授
翁祖铨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福建省委会委员、福州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张琼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政治教师
潘桂仙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督导、教授
王 麒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启阳集团董事长
庹庆明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朱 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
孟 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
雷群芳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