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调研乔司监狱及驻监检察室。 本报通讯员汤茂山摄
代表调研海康威视公司的数字检察应用。 本报通讯员汤茂山摄
代表调研诸暨看守所及驻所检察室。 本报通讯员蒋必峰摄
调研见面会现场。 本报通讯员龚成摄
今年10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将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此,9月23日至25日,最高检以“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邀请来自北京、吉林、浙江、湖南、甘肃等五省(市)的16名全国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浙江省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进行为期3天的专题调研。
“这既是检察机关支持代表依法履职、主动接受代表监督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浙江检察工作的一次现实检验。”在9月23日上午举行的见面会上,浙江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东林表示。
从“数智之城”杭州,到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再到滨海大都市宁波,代表们通过对杭州、诸暨和宁波三地检察机关的实地调研,真切感受到浙江省检察机关用心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调研中,浙江省检察机关为保障刑罚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维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等取得的成绩,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检察监督促规范
四季皆景的杭州西子湖畔,一座青灰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里是全国首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是在此起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刑罚执行监督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之一,必须忠诚履行好。”9月2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60线驾驶员马秀娟一走进陈列馆便不禁向记者感叹。
当走到当年起草宪法的会议室,听讲解员说桌上摆放的茶杯有些特别时,代表们驻足仔细研究起来。“这茶杯盖钮是一个紧握的拳头,手柄是镰刀和锤头连接在一起,因此也叫‘政权杯’‘拳头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人和人律师事务所董事局主席江帆听后若有所思,并表示其中有浓浓深意,意义重大。
毛主席当年办公室的桌子上、柜子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其中包括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译本。“这些书页如今都已泛黄,透过它们可以看到起草宪法时的字斟句酌与科学严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灿感慨。代表们也纷纷在宪法宣誓墙前留影纪念。
随后,代表们一行驱车前往浙江省检察院参加见面会。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王光月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此次专题调研的目的,以及刑罚执行监督职责、对象和内容、履职主体、方式和手段、主要工作成效等情况。同时,代表们还听取了浙江刑罚执行监督的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对浙江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依照法律规定,刑罚执行监督包括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等单位执行生效刑事裁判是否合法实行的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对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主刑执行和对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那么,浙江刑罚执行监督工作实际成效如何?赴浙江省乔司监狱和诸暨市看守所的实地调研,让代表们直呼“大开眼界”“太规范了”。
乔司监狱成立于1950年11月,前身是乔司农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监狱之一。为做好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杭州市临平地区检察院驻乔司监狱检察室肩负重要使命,用心凝聚“派驻+巡回+科技”合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监督案件。
代表们首先来到了检察室,不仅现场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更是聆听了检察官讲述她的“一日工作”。“真没想到,6名检察官实时监控执法动态,接受罪犯的控告举报申诉,对监狱的日常监管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实属不易。”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恒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人玉明姬不禁点赞道。
一进乔司监狱陈列馆的大门,毛主席关于“人是可以改造的”的重要论断赫然入目。“高墙”内究竟如何改造人?代表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监区实地调研、一探究竟了。
随着监区大门徐徐拉开,代表们先后走访了罪犯生活区、劳动改造区和教育培训区。“这里真的是非常阳光,各项工作做到了规范、有序。”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江湾法治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肖北庚在点开生活区显示屏后大为感慨。
当无意间翻阅服刑人员修心笔记,看到上面写着“过几天可以吃到方便面了”的记录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有些动容,“自由只有在失去时,才显得如此宝贵”。
劳动改造区内,井然有序的劳作现场,丰硕的劳作成果,令代表们倍感欣慰。教育培训区内,咖啡师、养老护理、互联网营销等热门职业培训,为服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开启了希望之门。
“这一本本职业技能证书,可谓是对服刑人员自身价值的全新认证,非常人性化,充分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在翻看时感叹道。
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诸暨市看守所,虽说硬件条件很难改善,但在软件配置上动足了脑筋,想方设法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诸暨市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持续巩固派驻阵地,夯实监督基础,聚焦苗头性风险隐患问题,加强与看守所的沟通与协作,合力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和监管秩序安全稳定,代表们纷纷对此点赞。
“浙江刑罚执行的规范化程度之高,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工作功不可没。”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菁由衷表示。
数字赋能提质效
信息化时代,数字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是检察工作迈向现代化的“船”与“桥”,是检察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引擎。在浙江,数字检察已越来越“智慧”,刑罚执行监督领域亦是如此。
9月24日上午,一走进海康威视公司智慧安防体验馆,各种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令代表们耳目一新。“这为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澎湃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董进深有感触。
海康威视公司作为安防领域的龙头企业,一只脚稳稳站立在安防业,另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诸多企业的生产线、质检线、物流线,进入10余个主行业、近90个子行业的数百个场景中。但令代表们没想到的是,刑罚执行监督领域也有海康威视公司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
当看到“数智技术助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规范监所民警行为、守护在押人员权益”等数智应用场景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南梁采油作业区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张红玲直呼浙江数字检察之先进,“这些应用,为检察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察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走进杭州市检察院,数智技术中心里琳琅满目的“先进设备”,让代表们意犹未尽。“原来,检察机关高质效办案的‘秘诀’在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吴微微笑着说。
随后,刑罚执行实时监督系统、社区矫正对象“无证驾驶”监督模型、天目明鉴音视频智能监督模型、“解涉刑网约车司机矫正之困”系统等四个刑事执行数字模型应用情况的陆续介绍,再次让代表们竖起大拇指,不停称赞。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对“天目明鉴音视频智能监督模型”的印象尤为深刻,“能从电影中汲取创新灵感,并将监督工作真正落地落实,浙江检察官太有心了。”
近年来,为更好做实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杭州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特别是探索数字检察赋能执检高质效办案路径,专门部署数字监督专项,陆续上架运行多个监督模型,助力不小。
同时,诸暨市检察院较早推动实现检察院、看守所、司法局等单位执法司法数据互通共享,为检察人员设立专门账号,实时登录公安数字监督平台、“司法通”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查摆监管问题。
宁波市检察院也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突出实战实效,系统性打造刑事执行检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努力守护刑事诉讼“最后一公里”的公平正义。
在宁波市检察院调研期间,检察官现场演示了刑事执行检察智能AI辅助系统“执检智答”的运行情况。该平台以DeepSeek为技术底座,构建刑事执行检察知识库,打造执行检察智答助手,迅速精准解决刑罚执行办案需求,深入理解法律规定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效能。目前,该平台已在浙江省检察院大模型能力中心上线,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浙江省各级检察机关敢于创新,在推动数字检察与刑罚执行监督深度融合方面,成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检察工作赋能,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兰州新区城投集团兰州瑞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家政事业部负责人赵振香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夯实基层助治理
起源于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战线的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62年来,以“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核心的治理经验被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浙江省检察机关也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不断提升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质效。
9月24日下午,代表们一行来到千年古镇枫桥,实地调研“枫桥经验”陈列馆,全面深入了解“枫桥经验”自1963年诞生以来“诞生—演进—发展—升华”的完整过程。
随后,代表们还调研了作为“检察履职前沿阵地”“矛盾化解治理前哨”和“服务群众重要窗口”的诸暨市检察院枫桥检察室,并听取了诸暨市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汇报。
其中,提及的监督保障看守所拘役罪犯回家权和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例,让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特约监督员阎建国颇为感慨,“这不仅强化了人权保障,更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贡献了检察力量。”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筑牢社区矫正防线,是刑罚执行监督最直观的一项工作内容。赴省级“枫桥司法所”、宁波市江北区司法局孔浦司法所的调研,让代表们收获满满。
小小的一层大厅,五脏俱全。心理辅导室、矫正宣告室……代表们边听边走边看,并不时交流探讨。“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人性化,让我感受到了用心和温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感慨道。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司法局孔浦司法所坚持“党建红”引领“司法蓝”,积极履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12项职能,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无再犯罪的良好成效。与此同时,江北区检察院为提升监督质效,也不断推陈出新。
如为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因紧急事务需要面临的外出审批难题,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联合区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推出《社区矫正对象“信用外出”工作机制》,简化申请审批流程,保障紧急工作、生活事务、经常性商务活动的开展,成为“信用宁波”的一张金名片。目前已办理162人次请假外出,无一起违规发生。
另外,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紧盯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难题,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深挖大数据应用潜能,找准监督突破口,推动执行到位2000万元,有力保障刑事裁判的正确执行,切实保障被害人权益、维护司法权威。
“眼见为实,一路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刑罚执行监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桃江县三堂街镇赤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亚表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天时间里,各位代表边走边看、边听边问,对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感触越来越多。9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反馈会在宁波市检察院召开,代表们有感而发,对浙江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结合一路所看所想,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和日常思考,围绕数字检察赋能、监督质效提升、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诸多很有参考价值的具体建议。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负责同志不时回应代表们的各种关切,并表示将全面细致梳理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切实将代表意见建议转化为进一步提高监督质效、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陪同调研的浙江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梅奎也表示,浙江省检察机关将以此次专题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总结提升经验做法,全面审视短板弱项,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作风,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努力为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