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先锋周刊·为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为群众美好生活“加密”
· 和解的关键卡在了赔付能力上,怎么办?
· 七年后的喜悦
· 向困境少年伸出援手
· 法润“金叶”
· 【公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七年后的喜悦
郝雪 陈宏佑

  “孟检察官,我们被拖欠的工资终于到账了。整整7年,我和老伴这血汗钱总算拿回来了!”近日,陕西省岚皋县检察院检察官孟德燕接到农民工老贾的电话,听筒那头的声音满是激动与哽咽。

  2024年秋天,老贾夫妇攥着一份手工书写、字迹略显笨拙的申请书,脚步匆匆地走进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面对接访检察官孟德燕,老贾红着眼眶倾诉道:“2018年,我们在某工地务工,我负责浇筑混凝土,天天泡在工地上,老伴在工地食堂做饭,起早贪黑给工友张罗三餐。可工程完工后,分包人李某却未支付1.9万元工资,后来还失联了。”多年来,老贾夫妇多方奔走,还曾通过信访渠道寻求过法律援助,但都因李某“人间蒸发”,缺乏关键证据,事情毫无进展,老两口的生活陷入困境,常常愁得睡不着觉。

  “法律援助律师告诉我,检察机关可以帮农民工追讨欠薪,还说已帮很多农民工要回了工钱,所以我也来试试。”老贾满怀期待来到检察院。受案后,孟德燕及时走访调查,发现总包公司已向分包人李某结清工程款。然而,由于老贾夫妇无法提供与被告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据,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受阻。

  该院综合研判后认为,老贾夫妇欠缺诉讼能力,该案涉及农民工工资这一民生问题,符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随后,检察官向老贾介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职能。在老贾提出申请后,该院启动支持起诉程序,协助老贾联系当年一起务工的工友,一点点梳理务工时的考勤记录、工友证言等材料。

  经审理,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老贾的诉求,但被告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得知消息的老贾再次陷入无助。孟德燕立即与该县法律援助中心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法律援助律师继续为老贾提供法律服务。二审法院审理后,依法维持原判,老贾夫妇的维权之路终于出现了曙光。

  可判决生效后,被告公司和李某依旧没有履行支付义务。孟德燕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耐心引导老贾准备申请强制执行的材料。老贾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后,孟德燕始终关注着执行进展,督促执行工作尽快推进。近日,老贾夫妇收到迟到了7年的1.9万元工钱,老两口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给孟德燕打电话道谢。这份来自群众的认可与喜悦,也让全程参与案件的孟德燕深感欣慰。

  ◎办案检察官说

  “1.9万元对有的人来说或许只是寻常开销,但却是老贾夫妇浸透汗水的辛勤付出,是多年不敢添置新衣的拮据,是生病时咬牙硬扛的无奈。该案的圆满解决,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生动体现,我们通过支持起诉、监督执行,用法律的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纸上权益’变成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陕西省岚皋县检察院检察官孟德燕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