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埋头阅卷,要么穿街走巷”,同事们说我是“实干派”。从检多年,我始终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求自己,遇事追求极致、善作善成。
十二年从检路,我先后在侦查监督、重大刑事犯罪检察、经济犯罪检察岗位上坚守,始终提醒自己:要做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检察推力”,当好犯罪的追诉者、无辜的保护人,用每起案件传递司法温度、守护法律尊严。
2021年,距离预产期仅剩一个月,我仍站上公诉席办理“零口供”毒品案。三天庭审里,那份梳理了60条要点的补充侦查提纲,如同密网让罪恶无所遁形,最终5名被告人均被依法惩处。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正义从不会迟到。
四年间,犯罪链条也愈发复杂。从办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假冒侵权犯罪,到全链条打击制造销售假冒高精尖的通信设备犯罪,我深切感受到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正迈向专业化、现代化。乌鲁木齐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筑牢法治屏障,在我看来,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企业权益,更是地区与国家的创新成果。
作为部门负责人,我深知自己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接力跑中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强化市场主体平等保护,严惩侵害企业权益犯罪,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只为用检察力量护创新、促发展。
不久前,我作为全国模范检察官代表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站在观礼台,回望办案经历,我更加坚定:唯有坚持“三个善于”、做实“三个管理”,才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唯有用心办好每件“小事”,才能扛好旗帜、走在前列。
新时代检察工作早已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融入血脉。我和同事们持续破解企业痛点、打通司法难点,汇聚护“新”力量,助力新疆检察高质量发展。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我不仅在办案,更在传承那份“用正义守护创新,用专业书写忠诚”的检察精神。
图为周继凤(右二)与同事研讨案件。
(整理:本报记者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