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胡杨精神代代传
· 冰山上的来客
· 守护火焰山下的民生与文化
· 用正义温暖祖国西极
· 国门旁的法治守护者
· 边疆口岸的“青春检察蓝”
· 坚守初心传薪火
· 做好护“新”路上的助力人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9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西的乌恰县检察院:
用正义温暖祖国西极
赵小丽

  

  

  

   2025年9月20日,乌恰县检察院检察官在玛纳斯文化群雕区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赵小丽摄

  本报讯(通讯员赵小丽)5月的帕米尔高原,春末寒风仍裹着雪粒掠过乌恰县戈壁。作为全国最西端的检察院,乌恰县检察院听证室内,一场涉民营企业案件听证会暖意融融——检察官、听证员与企业负责人围坐,在法理与企业生机间仔细考量,尽显西极检察的担当。

  此次案件涉及当地两家外贸企业实际控制人马某某,他借吐尔尕特口岸优先通关资格,向他人收取“排队费”36.25万余元。彼时口岸白天最高温不足10℃、夜间低至-5℃,办案检察官裹着厚外套奔走:白天核查海关涉案信息,夜晚在“口岸检察工作室”整理证据,只为早一天给企业答复,守护边境经济活力。

  听证会上,检察官道出关键:马某某带动20余名农牧民就业,曾创新通关方式获优先待遇,且已退赃认罪、情节轻微。若简单起诉,企业恐陷困境、农牧民生计也会受影响。这番话获得与会人员的认可,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拟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这样的坚守是乌恰检察的日常:5月,该院检察干警仍裹薄棉袄骑摩托,在蜿蜒山路颠簸两三个小时赴边境村普法;12309“双语窗口”,热茶与“双语”讲解温暖人心;办理生态公益诉讼案时,检察官踩着残雪徒步核查草原植被。

  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队伍,以“身处高原不言苦、扎根边疆勇担当”的行动,将司法为民深植西极国门,用正义温度守护国门安宁、温暖边疆民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