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祥符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朱仙镇实地查看古井。
大运河畔,朱仙镇西街村“丰”字形街巷里的清真寺青砖黛瓦愈发鲜亮;运粮河边,估衣街村明清风格建筑与岳飞庙、关帝庙相映成趣;夏都旧址上,国都里村史馆内的古石碑、古井诉说着“八朝古都”开封的千年底蕴……如今,行走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的传统村落间,历史文脉与现代保护的和谐共生随处可见。
这些蝶变背后,是祥符区检察院紧扣最高人民检察院大运河沿线“三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部署,以行政公益诉讼为纽带,将代表委员建议转化为保护行动,推动传统村落从“濒危守护”迈向“活态传承”的法治实践。
听民意:把代表委员呼声化作行动起点
“建议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汇聚力量破解传统村落保护难题!”2024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祥符区检察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传达两会精神时,她的建议让干警们深感责任在肩。该院随即对辖区传统村落分布摸底、建立名录,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同年7月,祥符区检察院收到开封市检察院交办的市政协委员《关于深入挖掘利用祥符区杜良乡国都里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提案。“代表委员建议,本质是群众对公益诉讼助力村落保护的期盼。”该院检察长陈军波当即决定领办此案,并聘请文物保护专家、村落规划负责人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为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撑。
检察官走访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后发现,国家级传统村落朱仙镇西街村、省级传统村落估衣街村及杜良乡国都里村均存在保护监管漏洞。8月20日,该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检察官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勘查、专家咨询、村民走访,更多问题浮出水面:西街村、估衣街村有10余处自建房与传统风貌脱节,2处建筑濒临坍塌,出入口无保护标识、核心区线路老化且缺乏消防设施;国都里村多块古石碑露天暴晒、1口古井淤泥堆积,2处传统民居破损严重、杂草丛生。一场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就此启动。
破困局:以协同共治打破保护僵局
“传统村落保护专业性强,而且涉及住建、文旅、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之前因为职责不明晰,有些问题不知道找谁反映。”在该院组织的座谈会上,一名工作人员道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普遍困境。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祥符区检察院给出的答案是“开门办案、协同共治”。2024年11月5日,该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市政协委员姜军、人民监督员王景卫、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律师、村民代表,围绕“传统村落该怎么保护、谁来保护、如何可持续保护”召开公开听证会。
“保护不只是修房子,要留住村民的生活气息,还要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不然就是‘空心保护’。”郭建华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姜军委员则强调“修缮必须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不能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经过2个多小时的讨论,各方最终达成“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共识,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11月8日,该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建筑破损、自建房风貌不协调等问题,要求安装云视频监控实现核心区24小时监管,设置保护标识、配备木质建筑适配的灭火器材与烟感预警设备,推动保护从“被动”转向“主动”。
见实效:让濒危村落焕发生机与价值
为确保整改落地,2024年11月13日,祥符区检察院将案件上报开封市检察院,商请市住建局派专家现场指导。市、区专家共同制定3个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区文旅局申请的161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也同步获批。
2024年12月10日、12月17日,相关职能部门先后书面回复整改情况。16处破损传统建筑完成修缮,19处核心区指示牌醒目矗立,9处古石碑、古井得到妥善保护,27处安全隐患全部消除,线路重新规整、消防器材到位、监控实时运转,曾经“岌岌可危”的传统村落,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
由于西街村、估衣街村紧邻运粮河,国都里村又有夏文化遗存,具备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该院联手相关部门,推出“传统村落+文旅名镇”“传统村落+农耕文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划定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与文旅开发区边界,促成周边特色民宿与风味农家乐联动,推动地方新业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协调12万元专项资金建成夏文化主题村史馆,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方式,生动展示夏朝历史与老丘文化;同时督促当地政府对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不仅要留住“乡愁”,还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建长效: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2025年3月20日,郭建华代表在祥符区检察院调研期间,向该院干警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千年古镇——朱仙镇的保护与利用》建议得到相关部委肯定答复的重要消息。
4月25日,该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回头看”,对3个村落的保护情况进行现场评估。此次“回头看”不仅是对整改成效的检验,更旨在推动建立常态化保护监督体系。
据了解,祥符区已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朱仙镇文旅产业推进工作专班,推动朱仙镇文旅片区融入全市“一河两岸”(运粮河两岸)工作布局。5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已投入运粮河改造提升工程,河道清淤、两岸绿化、步道修建正在同步推进。
为确保监督不缺位,该院持续深化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联络员机制,定期走访、动态跟踪保护情况;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机关和相关村委会、党支部共建活动,以党建引领助推保护工作落地。
如今,祥符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已形成“村民主体、政府主导、检察监督、社会助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该院检察长陈军波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以公益诉讼检察为依托,深化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与检察监督的衔接机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为守护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