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步丰雷)“张某在亲戚家偷了首饰,已退还全部赃款并取得谅解。我们对照院里自制的《认罪认罚案件“体检清单”》,对其认罪态度、犯罪情节等16项指标逐一评估,现拟作不起诉处理。”近日,河南省淇县检察院就张某涉嫌盗窃案召开公开听证会,检察官向听证员清晰说明评估依据,经讨论,听证员一致同意该院拟作不起诉处理的意见。这起案件的办理,正是该院运用“全科医生问诊法”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的缩影。
“以前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在证据开示与自愿性保障、被害人反悔与滥用上诉权等方面总有顾虑。比如,故意伤害案件中,本来双方已经谈好了赔偿,由于被害人突然反悔,让前期的认罪认罚工作全白费;还有个别嫌疑人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又上诉,浪费司法资源。”谈起《认罪认罚案件“体检清单”》实施前的办案日常,该院检察官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淇县检察院从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入手,运用“全科医生问诊法”,将认罪认罚案件划分为“审查评估、权利保障、证据开示、撤回意愿”四大模块,逐一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明细标准。
2024年以来,该院出台了《认罪认罚自愿性真实性“四位一体”保障工作办法》,制作了《认罪认罚案件“体检清单”》,把抽象的标准变成了16项具体指标,把办案中要用到的认罪认罚自愿性说明、量刑协商笔录、证据开示登记表、撤回意愿复议审查笔录等文书,都对应到清单的核查要点里,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分值,就像给案件做体检——从嫌疑人认罪的自愿性、证据匹配的真实性,到程序推进的合规性,层层拆解评估,最终根据总得分直接判断“可正常推进”“需补正”或“暂停程序”的明确结论,让认罪认罚案件办理的每一步都有标可依、有据可查。
“就像全科医生问诊时紧盯血压、心率等关键指标,一旦清单中某项指标得分低于标准线——比如证据开示登记表未完整记录嫌疑人确认意见,或自愿性说明中存在嫌疑人犹豫表述,就要引起警惕,及时核查是否存在程序漏洞,避免‘小隐患’演变成‘大问题’。”淇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马颖颖这样形容清单的作用。
2024年以来,该院运用“全科医生问诊法”,已对600余名犯罪嫌疑人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未出现认罪认罚案件法院判决无罪或者撤回起诉现象。与此同时,该院根据“体检清单”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对100余名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通过清单化评估引导,促使60余名原本拒不认罪的嫌疑人真诚悔罪。通过“体检清单”,嫌疑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一目了然,既保证了案件质量,也让更多人真心悔改,重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