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将军汉白玉半身雕像
“生于七里庄,逝于八里庄,‘一里’路走出了将军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辉煌革命历程。”走进彭雪枫烈士殉国纪念地,一座彭雪枫将军的半身雕像映入眼帘,跟随讲解员的解说,我的思绪回到了80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彭雪枫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彭雪枫转战河南确山竹沟,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仅一年时间,队伍从300余人壮大至1.7万余人。为巩固壮大根据地,彭雪枫主持创办了《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三件宝”,在抗战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取得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与山子头战役胜利。不幸的是,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指挥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时,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隆重纪念追悼大会,并题写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副悼念彭雪枫的挽联,是他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
1986年,彭雪枫烈士殉国纪念地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6月,我和同事在履职中发现,在彭雪枫烈士殉国纪念地的保护范围内建有一座通信铁塔,与纪念地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损害了纪念地的完整性保护和整体性风貌,影响了抗日英烈精神的弘扬。我院经层报河南省检察院后,立案办理。我在调查中得知,该铁塔的主要作用是覆盖周边通信信号,塔基底座和塔身主体全部处于纪念地保护范围。固定相关证据后,我院多次牵头召集磋商座谈会,促进相关行政部门达成共识,并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随后,相关行政部门与铁塔所属公司制定了先建后拆的整改措施。最终,该公司于2024年4月完成了铁塔搬迁及原址修缮工作。
如今,每年前来纪念地参观瞻仰的群众超过10万人次,夏邑县还建起了雪枫大道、雪枫广场、雪枫雕塑等。将军虽已远去,但为民族、为群众的“雪枫精神”生生不息、永续传承。
(作者系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本报记者刘立新参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