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天,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从驻地山西省壶关县派7人前往河南省辉县南窑村,协助地下党组织建立辉县第一支区级人民武装——武工队。武工队(即一区区干队),3班,32人,经常活动在水寨窑、上腊江、金牛寺一带,昼伏夜出,打击日伪军。1943年,相继建立县武工队(即抗日游击队)及二区、三区武工队,次年又建四区武工队。之后,每建一行政区即建武工队,开始十数人,继而数十人。1945年,辉县有5个区武工队,共计157人。各县、区武工队常联合作战。1948年,辉县有9个区武工队,285人,步枪245支,手枪67支。辉县解放后,武工队有的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编入公安队,郭兴的武工队就被编入解放军野战部队。
郭兴带领的武工队队员均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军队干部、优秀战士和地方骨干,他们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也是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重建党组织、灵活打击敌人的得力干将。武工队英勇机智,对敌斗争事例很多:
1943年夏天,占据辉县的日伪军搜刮了8万斤粮食,准备运到前线。郭兴的武工队接到命令,要破坏这个粮仓,不惜一切代价销毁这些粮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郭兴化装成日本人,找来10多桶30斤的煤油,一把火点燃了粮仓。同时,他还在粮仓附近埋上地雷,放上手榴弹。发生大火的时候,因为害怕被炸伤,日本兵都不敢再救火。就这样,郭兴带领武工队成功烧了粮仓,又趁乱脱身。
建立短短一年时间,武工队便迅速发展壮大,远超一个连的规模,且战绩斐然:毙伤、俘获62人,缴获步枪7支,子弹500余发,马1匹,手榴弹11颗。郭兴被太行区评为一等杀敌英雄,受到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首长的通令嘉奖,他的武工队也被命名为“郭兴模范武工队”。
资料提供:辉县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