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绿海·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书狂”博尔赫斯
· 唐三彩,那惊鸿一瞥的盛唐气象
· 每一次独自上路,都是心灵成长的契机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每一次独自上路,都是心灵成长的契机
裴金超

  

  

  

   《独自上路:一个九岁男孩的边境历险》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旅程注定不平凡。它们超越了简单的地理跨越,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洗礼与蜕变旅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独自上路:一个九岁男孩的边境历险》正是这样一部触动人心的佳作,它基于9岁男孩哈维尔·萨莫拉(Javier Zamora),也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在九死一生中跨越国界,与父母团聚的真实故事。

  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一项针对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被正式实施。这一举措不仅震动了国际社会,更直接导致了数以千计的家庭被迫分离。对于哈维尔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闻那么简单。每当看到屏幕上那些孩童惊恐不安的脸庞时,他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就会被深深触动——他童年的一部分经历被重新唤醒。多年前,他也曾是这样一个渴望安全港湾却无处可去的孩子。那段旅程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如今似乎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眼前,一次次叩击他无法关闭的情感之窗。

  在一位心理学家的悉心引导下,哈维尔决定勇敢地面对那些被遗忘的过往,寻觅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我决定拾起笔,记录下那段被剥夺的童年。”他这样说道。

  正是这份决心与勇气,孕育出了《独自上路》这部作品。扉页上的那句“我们的身体就是承载着记忆的文字,因此,记忆不啻于轮回转世”,不仅仅是哈维尔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回顾与整理,更是他对童年创伤的一次释放。通过文字的力量,哈维尔不仅找回了自己的过去,也为同样经历过伤痛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独自上路》可以说是一部哈维尔的回忆录。哈维尔是一名诗人,1990年出生于萨尔瓦多。1979年,萨尔瓦多内战爆发。哈维尔一岁时,他的父亲逃亡美国。1992年内战结束,贫困、暴力和失业依然困扰着这个国家,母亲找不到工作,几年后也偷渡前往美国寻找机会。小哈维尔只好与外公外婆及姨妈一起生活。虽然这里的亲人们都很爱他,但他还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你会上路,来跟我们团聚。就像一场冒险。”这是哈维尔的父母在电话里说的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话。1999年,哈维尔9岁时,他的父母决定让他前往美国团聚。而他去美国的途径和母亲一样——跟着做非法移民生意的“蛇头”经美墨边境偷渡。对于偷渡,哈维尔有他的理解:“我喜欢这个字:渡。我看到耶稣在十字架上自渡渡他。也许边境上的围栏就是很多个小十字架组成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远征。彼时的哈维尔并不知道,这条路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加残酷。第一次,他被移民局遣送回墨西哥,第二次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蛇头,而后,他又第三次出发了。为了这次团聚,小哈维尔要从萨尔瓦多的一座小镇出发,经过危地马拉和墨西哥,越过美国边境,最终徒步穿越索诺拉沙漠进入美国,全程近5000公里。始料未及的是,原本计划为期两周的旅程竟演变成了一场持续两个月的生存战。在这段旅途中,哈维尔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做偷渡生意的蛇头、同样渴望新生活的非法移民,以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不确定因素。

  旅途之初,哈维尔仍是个天真烂漫的男孩。他不会自己系鞋带,不会游泳,小脑袋里只有冲进父母怀抱的单纯愿望。外公走后,他便没有了亲人的陪伴。身边只有蛇头和一群同样要越境的陌生人。在那些孤独而恐惧的夜晚,哈维尔有时会把自己幻想成《狮子王》中勇敢无畏的辛巴,有时则化身为《七龙珠》里拥有无穷力量的孙悟空。在这些角色的加持下,哈维尔仿佛也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能力,无论面对什么艰难险阻都能轻松跨越。然而,随着旅程的深入,现实的残酷逐渐击碎了这些幻想,他不得不被迫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艰难和挑战。这种孤独与无助,让人不禁为哈维尔捏了一把汗。大海的波涛汹涌让哈维尔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沙漠中的烈日炙烤着他幼小的身体,也考验着他的意志;士兵们黑洞洞的枪口让他感受到了恐惧与无助;而移民局的无情逮捕更是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冷漠与不公;同伴的欺骗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坏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像童话书中描绘的那样美好。

  哈维尔感受到父母离他越来越远,他甚至一度怀疑:“我是不是永远也见不到父母了?”但命运往往在绝境处发生转机。蛇头为了方便行动,让哈维尔和帕特里夏、她12岁的女儿卡拉以及19岁男子奇诺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四口之家”。哈维尔觉得帕特里夏和自己的妈妈很像,尤其是发脾气时,但她的怀抱总是能给人安慰。而卡拉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整个队伍。奇诺更是个好“爸爸”,在穿越沙漠时,哈维尔的身体与精神都达到了极限,饥渴和疲惫让他产生了幻觉。奇诺不顾自己的饥渴与疲惫,背负着双脚无法行走的哈维尔,在炽热的沙漠中艰难前行了几个小时。

  在沿途中,移民们常常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他们被轻视,甚至成为嘲讽和辱骂的对象。人们错误地将他们的贫穷与邋遢、肮脏联系在一起。每当他们到达一个新的临时住所时,帕特里夏总是第一时间开始打扫卫生,确保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她还会郑重地对女儿卡拉说:“我们虽是穷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生活在猪圈里。”这句话如一颗种子落入哈维尔心中,他从此明白,贫穷从不是一个人失去尊严的理由。

  63天后,随着哈维尔与父母的团聚,故事的尾声缓缓降临。结局圆满,却并不轻松。那一程孤独的跋涉,早已在哈维尔的生命中刻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比别人更早读懂苦难、尊严与爱的含义。这本书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感动与震撼,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哈维尔的旅程,就像一首成长的诗,教会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风平浪静,每一次独自上路的经历,都是自我发现的旅程,都是心灵成长的契机。

  《独自上路》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记忆、创伤与重生的心灵史诗。它将我们拉进那个被政治与偏见撕裂的现实世界,让我们看到那些被称作“非法移民”的人,其实一样渴望团圆、安全和尊严。合上书页后,我们不禁开始反思:究竟是谁制定了规则?谁在划分边界?谁有权决定一个家庭是否该团聚?当我们安逸地生活在安全的国度,是否曾意识到,这世上仍有许多人正以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只为抵达一个被承诺的“家园”?

  《独自上路》正是一面镜子,照见个体的挣扎,也映出时代的悲欢。它没有刻意煽情,却字字击中心灵。它不试图给出答案,却引人不断追问。这本书,是一次文学的抵达,更是一场道德的唤醒。它告诉我们:有些路纵然孤独,但走过之后,那些看不见的伤痕与光,都将成为生命中最深重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