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明镜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零成本变现”的流量骗局
· 更广泛凝聚打击治理合力
· 电子数据里锁定“水军”犯罪链
· “中签”的茅台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电子数据里锁定“水军”犯罪链
湖北秭归:引导公安机关聚焦三大关键点取证
蒋长顺 刘兰艳 张甜甜

  一个依托互联网、层级分明的网络“水军”团伙,通过有偿删帖、沉帖等方式牟利,严重扰乱网络秩序。面对犯罪手段隐蔽、取证困难的新型网络犯罪,湖北省秭归县检察院审慎研判,通过引导侦查锁定关键电子数据,准确认定犯罪性质,成功指控5名主要成员,并推动退缴全部违法所得。6月26日,经秭归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宋某等5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个月不等,均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25万元至5万元不等。

  2022年10月,宋某偶然得知可以通过为他人消除网上负面舆情获利,于是在网上发展许某、程某、申某为其下线代理,并联系张某提供技术支持。自此,五人开始组织有偿删帖、沉帖业务,每条按300元至700元不等收取费用。

  经查,宋某团伙共为下线及客户提供负面网络舆情的下沉、屏蔽、删除服务达1423条,营业收入72万余元,宋某非法获利20万余元,张某非法获利约12万元,许某非法获利15万余元。程某、申某则分别为其广告公司客户服务,分别获利约5.85万元、3.8万元。此外,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任职北京某公司期间,为服务客户,委托宋某处理负面链接179个,支付14.18万元,个人未从中获利。

  2023年7月,上述6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许某、程某、申某、王某四人被取保候审。宋某、张某由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新型网络犯罪定性需严谨,初期证据链尚不稳固。”办案检察官介绍说,此类网络“水军”犯罪手段新颖、隐蔽,电子证据易灭失,固定证据难度大,在全面审查证据并讯问犯罪嫌疑人后,他们将该案提交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同年8月31日,该院依法对二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不捕不等于放纵。为彻底查清犯罪,该院发出详尽的补充侦查提纲,引导公安机关聚焦三大关键点取证:一是查找直接证明其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扰乱市场秩序的客观证据;二是厘清各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具体违法所得金额;三是重点查明“笔记下沉”这一特殊手段是否实质上达到了删除信息、消除影响的效果。

  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后,针对该案核心争议点——“笔记下沉”是否等同于删除效果,检察机关再次引导公安机关通过多途径补证:开展侦查实验验证“笔记下沉”的实际效果;询问相关平台人员或证人;针对性讯问犯罪嫌疑人。经实验,通过普通网民上网浏览方式已无法查看相关笔记,验证“笔记下沉”实际已达到删除效果。在夯实证据基础上,该院就案件定性及法律适用难点提请检委会讨论,多次向上级院请示汇报,并与公安、法院召开案情分析会进行研判,最终形成统一认识。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考虑到网络“水军”犯罪的实际社会危害性及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检察官将退赃退赔作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要考量因素。经过释法说理,5名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自愿认罪认罚,并主动退缴了共计56.65万元的违法所得;宋某主动检举揭发其他违法事实,具有立功表现。

  基于扎实的证据和充分研判,2024年12月14日,秭归县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主犯宋某以及从犯张某、许某、程某、申某等5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对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构成犯罪的王某,监督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今年6月26日,法院经审理完全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和提出的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宋某等人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