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绿海·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荷花芳名百态 风姿流传千载
· 老舍的相声抗战
· 在宋画中寻找鸟类 从鸟类中读懂宋画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荷花芳名百态 风姿流传千载
梁华春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烈日炎炎,碧波荡漾间,一抹抹荷花的倩影在其中摇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情思。千百年来,荷花不仅以风姿征服世人,更因其代表的文化意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芳名。

  关于荷花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篇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一句里的“荷华”,《国风·陈风·泽陂》篇中“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一句里的“菡萏”,都是荷花的古称。

  “菡萏”亦作“芙蓉”。《广雅·释草》直言:“菡萏,芙蓉也。”《说文解字》对此作进一步解释:“荷,芙渠……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意思是,没有开放的花骨朵称菡萏,已经开放的称芙蓉。芙蓉作为荷花的代称,也有诸多昵称。《广群芳谱》中记述:“原荷为芙蕖花,诗笺云,芙蕖之茎曰荷。一名水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此外,晋朝郭璞《芙蓉赞》中的“映波赮熙”、南朝宋鲍照《芙蓉赋》中的“纷缃蕊而下倾”、隋朝辛德源《芙蓉花》中的“鲜彩两难同”、唐朝李德裕《重台芙蓉》中的“秀色波中溢”等文辞,在描绘芙蓉色彩之美的同时,也为荷花赋予“赮熙”“缃蕊”“鲜彩”“秀色”等美称。

  荷花的别称“莲花”,亦源远流长。《尔雅·释草》中述及的“其实莲”,指“莲”为荷花的果实。在道教文化中,莲花被奉若珍宝。南朝梁江淹在《莲花赋》中称莲花“一为道珍,二为世瑞”。可见,在道教的信徒眼中,莲花拥有助人升仙的“法力”,这也从另一角度丰富了荷花的称谓。

  大唐盛世,文化繁荣。文人骚客亦为莲花贡献了许多雅称。王勃《采莲赋》中的“揽红葩及碧枝”“袭朱萼以为裙”,杨衡《采莲曲》中的“凝鲜雾渚夕”,姚合《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里的“殷姿缬碧泉”等诗句,以“红葩”“朱萼”“凝鲜”“殷姿”赋予其诗意之名。

  荷花在诗词中的雅号不止于此。北宋苏辙《盆池白莲》里“引息收清芬”句中的“清芬”,显示出荷花的清雅芳香。南宋杨万里以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闻名,但他还有一首《玉井亭观荷》,此诗以“蕖仙初出波”开篇,以“蕖仙”比喻荷花,令人恍然间觉得荷花犹如神仙妃子。元代赵孟頫《万柳堂即席》“平铺云锦盖涟漪”句中的“云锦”,明朝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芰荷池雨声轻溅”句中的“芰荷”,清朝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中“冲破翠钱雨”句里的“翠钱”……这些称呼,或吟咏其芳姿,或描摹其美态,或赞美其高洁,凡此种种,皆成为荷花别样的印记。

  此外,荷花还有很多三字“马甲”,充分展现了古人对荷花的文化想象。晋代王嘉《拾遗记》中说,渠中植莲“大如盖,长一丈,南国所献,其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曰‘夜舒荷’。亦云月出则舒也,故曰‘望舒荷’”。“望舒”在此有双关之意,既指代月亮的美称,又表明荷叶望月而舒展,那“望舒荷”一名,岂能不美?

  南朝梁代皇帝萧绎《赋得涉江采芙蓉》中“叶卷珠难溜”句里的“珠难溜”,庾信《咏画屏风诗》中“平荷直盖船”句里的“直盖船”;唐朝白居易《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中“泄香银囊破”句里的“银囊破”,郑谷《莲叶》中“雨中留得盖鸳鸯”句里的“盖鸳鸯”,温庭筠《芙蓉》中“花片参差红”句里的“参差红”;元代谢宗可《白莲》中“露冷风清玉有香”句里的“玉有香”,杨维桢《八月五日赴玛瑙山主之招题诗双松亭》中“里湖水浸金芙蓉”句里的“金芙蓉”……历朝历代,皆有诗人对荷吟咏,从其作品中提炼出的荷花的三字别称,在新的层面展示了荷花百态。

  荷花品性被文人赋予道德寓意后,催生了更多脍炙人口的称谓。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誉其为“君子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后,荷花便成为君子的象征,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自此深入人心。

  除二字、三字别称外,荷花更因文化象征衍生出四字雅称。“制荷集裳”,就是化用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它既体现了荷花在古人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也蕴含着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南朝梁朱超《咏同心芙蓉》中的“日分双蒂影”之“日分双影”,唐代雍陶《永乐殷尧藩明府县池嘉莲咏》中的“露湿红芳双朵重”之“露湿红芳”,北宋梅尧臣《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诗中的“朝霞变蕊朱粉光”之“朝霞变蕊”,宋末元初诗人于石《西湖荷花有感》诗中的“酒晕潮红浅渥唇”之“酒晕潮红”,明朝李东阳《莲花》诗中的“疑是湘妃出水中”之“湘妃出水”……这些别称将荷花与神话传说、自然风光相融,赋予其多重审美意蕴。

  荷花的别称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不管是形貌特征还是道德象征,不管是形态描写还是典故化用,荷花每一个别称都承载了古人的细致观察与深情厚意。古往今来,荷花别名如同粒粒珍珠,串联其千年的故事,在历史长廊里璀璨夺目。时至今日,荷花依然是人们心中优美与高洁的象征,观赏荷花依然是一件人间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