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先锋周刊·为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生活细节里流淌着民生温度
· 午夜时分,谁动了我的银行卡?
· 司法救助让他们重燃希望
· 万尾鱼苗跃入乌伦古湖
· 持续帮扶托起寒门学子求学梦
· 四川德阳:多方携手为困境儿童撑起成长晴空
· 检察官巧解邻里“死疙瘩”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活细节里流淌着民生温度
宜昌夷陵:聚焦群众身边事把检察为民做深做实
蒋长顺 雷言芳 张涛

  

  

  

   2025年8月16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检察院检察官回访查看现制现售饮用水整改情况。

  今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检察院聚焦群众身边事办理了一系列公益诉讼案件,推动生鲜照明回归真实、直饮水质透明可溯、盲道设施安全畅通,赢得群众点赞。

  为生鲜“卸妆”

  走进夷陵区某农贸市场,早市正热闹。“以前这灯照着,肉看着是真新鲜水灵,可买回家颜色就暗了不少……”正在买菜的赵大爷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疑惑。此前,在暖红色“生鲜灯”的照射下,肉摊上的猪肉泛着诱人的红光。

  2025年3月,该院在办案中发现,当地仍有肉类销售摊位在使用“生鲜灯”,检察官随后走访了辖区部分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面对部分摊主“大家都在用,也没有人说不让用”的辩解,检察官当场亮出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应当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

  随后,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规范使用农产品销售场所照明设施。行政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检查摊位90余个,责令6家违规使用“生鲜灯”的摊位进行整改,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如今,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里,曾经红彤彤的“生鲜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接近自然光色的灯具,肉是啥色,一眼看得真真切切。

  拧紧直饮水“安全阀”

  “叮咚,请取水。”某小区门口,王女士熟练地刷卡后从一台现制现售饮水机接水。“方便是方便,就是不知道这水到底干不干净?滤芯换没换?”王女士向检察机关反映问题时道出了心里的疑虑。

  2025年4月,检察官对辖区内居民小区的直饮水机进行“体检”——经营单位信息公示了吗?水质检测报告贴了吗?滤芯更换记录有吗?

  “问题比预想的要多。”检察官苏海涛指着调查笔记说,“有的设备信息牌蒙尘破损、字迹模糊;有的经营信息公示不全,甚至没有进行公示。”这些漏洞,让便捷的直饮水蒙上了安全阴影。

  饮用水安全并非小事。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监管力度。行政监管部门全面排查直饮水设备,针对5台存在问题的设备,责令经营者限期整改并规范公示信息。“现在接水,能清晰地看到公示信息,心里踏实多了。”王女士说。

  为盲道“清障”

  黄色盲道本该是视障人士安全出行的“生命线”,然而,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时却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一辆私家车在盲道上停放,还有一段盲道竟在电线杆前戛然而止,这些障碍物和设计缺陷,无疑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衡量城市文明与温度的重要标尺。2025年5月,夷陵区检察院针对全区13个乡镇、街道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盲道被占用、设计不合理,侵害的是特定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职尽责,对占用盲道行为进行整治,并对不符合标准的盲道设施进行排查和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监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我们对辖区内的盲道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投入专项资金整改32处156米,盲道设置不规范问题已有效整改。”某乡镇负责人说道。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一件件‘小案’办起,真正把检察为民做细做实做到位。从这些‘小切口’入手,解决事关民生的‘大问题’,用法治力量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心、‘脚下路’走得更稳当、饮用水喝得更放心。”夷陵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简邦玖如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