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利益》这部纪录片在一开始策划时,暂定名叫《众人之事》。它来自一句英文谚语,“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众人的事就是无人过问的事)。”
中国有另一句谚语,意思和这句很接近:“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全人类都面临同一个难题:公共利益的保护非常困难。
“每个人都是享有者,每个人其实也是维护者,但是因为是‘公’,我可能恰恰忽视它。既然公是至关重要的,那我们就要用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它。”中国政法大学的杨伟东教授告诉我们。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就是从制度上来保障和守护公共利益。
2024年,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记录了检察公益诉讼领域的司法实践。蹲守拍摄,沉浸记录,历时一年,跟拍完了我们所选定的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如今,纪录片《人民的利益》播出了,这部系列纪录片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我们深知,这样的工作方法对拍摄对象会造成多少麻烦和不便,特别是检察官们在办理案件时,经常还要面临复杂、敏感、不可控的局面。镜头让人无处躲藏,太压迫了。但好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记录到影片里那些真故事、真感情,甚至是真矛盾。我们自身才能有如此强烈的生命体验和深度思考,能够和检察官们同频同感,去理解当下中国法治进程中,检察公益诉讼起到的作用和意义,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希望影片最终能把这些呈现好,不辜负一份份宝贵的信任。
“公益诉讼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传统上属于内部关系的领域,变成了一个受法律调整和规范的外部关系。由于它有诉讼作为后续的保障,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能够更加理性、更加积极地去对待彼此的职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所长成协中对我们说。
既要让法律长出“牙齿”,又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实际上,这对办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这时刻考验着检察官们发问的能力。
青海三江源,一个牧民把简易的铁丝扣放在自家草场的边界,勒死了一只雪豹,并尝试出售。一只雪豹到底会对当地的生态带来多大的影响,它的生态价值应该是多少?
内蒙古通辽,75个嫁出村的妇女集体维权。因为村子征地补偿方案规定按户籍人口平均分配,她们户籍虽未迁出但被排除在外了。对于这一特定群体,通过私益的民事诉讼保障其权利,有必要提起公益诉讼吗?这种情况不是个案,背后反映出的男女不平等这种性别歧视,影响社会和谐还有公序良俗,公益诉讼应不应该介入?
这样的“发问”,在我们镜头里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虽然很多问题一时没有答案,但是在公共利益守护者的内心中,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无论现实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还是要相信法治的力量。
最后,引用片中一名基层检察官的话作为结束语:“我觉得干这个活,政府看着呢,老百姓看着,这就相当于阅兵,阅兵你得踢正步吧,那你水水沓沓的,你那叫踢正步?公益诉讼,党和政府是放心交给你,认为你行,如果你办案过程中,办不行了,好吧,换人吧。那换人我觉得损害的是咱检察机关。所以,你没有理由不把它办好。”
众人之事,要不断地“问”。
因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者系纪录片《人民的利益》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