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法治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个“狸猫换太子”的虚拟货币骗局
· 网上叫卖“古城墙砖”,不论真假都违法
· 当我走进那座老戏台
· “靠墓吃墓”,村委会主任助理被判刑
· 留学期间为“糖”所误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网上叫卖“古城墙砖”,不论真假都违法
王昱璇

  每块95元、超百人购买、古城墙断垣处青砖散落的展示图、城墙上有牌匾写有“崇祯四年”字样……7月24日,山西省襄汾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警方发现网上流传“电商平台上有人售卖明代古城墙砖”的信息后,迅速开展调查。目前,售卖人襄汾县某村居民王某、郑某已被控制。文物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对查获的物品进行鉴定,公安部门将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据7月24日新京报客户端)。

  可能有400年历史的古城墙砖,被贴上95元的价格标签,装进快递箱发往全国各地,如此“买卖”令人匪夷所思。案涉古城墙砖是否为文物,有待文物部门进一步鉴定。但古城墙砖被放到网上公开叫卖,无论真假,都不正常。

  若售卖的古城墙砖被认定为文物,意味着文物保护机制明显有漏洞。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买卖。古城墙砖何以能被当地村民私自采集、买卖?商家提供的照片显示,古城墙处于“真空”裸露状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让人不禁有疑问,古城墙有如此明显的损毁,当地文物部门的日常巡查是否到位?像古城墙这种面积大、占地广的不可移动文物,因为保护不到位,常常陷入“远看是宝、近看是草”的尴尬境地。此类文物,势必需要一套和博物馆里不受风吹雨打的文物截然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保护机制。如此种种,都表明基层文物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此外,文物“轻松”绕过电商平台审核上架,直至流入市场,究竟是平台没有尽到严格审核责任,还是审核者本身就不知道、不认为这是非法交易?如此说来,无论是无力阻止还是不愿拦截,每一块被交易的古城墙砖,都是电商平台缺乏基本文物保护意识的证明。

  当然也有一定概率,售卖的“古城墙砖”其实并非文物,这只是一场以“文物”为噱头的闹剧。但销售者明目张胆打着“明代古城墙砖”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让假文物披着“古董”外衣招摇过市,何尝不是一种欺诈?以这种手段骗取财物,如果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就涉嫌刑事犯罪了。对于网上公开售假的行为,电商平台也依然无法置身事外,同样负有监管责任。销售者将不是文物的砖块作为店铺“招牌”堂而皇之地公开叫卖,还售出百余块之多,可见平台已经为这种违法行为开了一段时间“绿灯”,审核环节的漏洞不能不引起重视。

  无论网上售卖的古城墙砖是否为文物,皆需完善相关制度。真文物暴露“守土失责”,假文物揭示“监管失灵”,二者共同说明——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仍有待增强。案件会随着鉴定结果而尘埃落定,但文物保护不能总靠“亡羊补牢”,希望这种对文物价值明晃晃的无视,没有下一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