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多情,可能马上会想到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仿佛看到潇湘馆里那位每日“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林姑娘的倩影。是的,连看到地上的残花落瓣,她也“由不得感花伤己”“哭的好不伤心”,谁不说她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缠绵的人呢?
林黛玉有才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和大观园众姐妹一起作诗,她总是要高人一筹。她“自矜自重”“目无下尘”,常能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辞,披露周围的不合理现象。然而,她多病,三天两头病倒,三天两头吃药。林黛玉的多病与早逝,固然是那个封建礼法森严的贾府、那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冷酷环境造成的——正是这环境时时摧抑着她追求自由的个性,并最后毁灭了她的爱情。但从个人角度说,也和她的“小心眼”有关。别人无意中触着了她的忌讳,她就要关在小屋里,唏嘘流涕大半天。经常处于这种状态,怎么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呢?
西汉初年大散文家、大辞赋家贾谊,18岁已经才名闻于全郡。他给汉文帝筹划了很多出色的治国方略。他的很多文章情思腾涌,气势磅礴,读来撼人心魄。但是,少年得志的贾谊,在遭到权贵排陷、远谪长沙、做了长沙王太傅以后,他的精神崩溃了。一天,一只鵩鸟飞进他的房间,停在几案上。鵩鸟,当时被认为不祥之物,于是贾谊就疑心自己快要死了,从此更加悲观失望。后来他改做梁怀王太傅,梁怀王骑马掉下来摔死了,他自伤失职,经常白天黑夜地痛哭。过了一年多,他就在这无节制的哀伤中死去了,年仅33岁。
唐代诗人李贺,七岁时即“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一代文坛宗师韩愈、皇甫湜曾一同前往拜访。但他21岁入京应进士试时遭到了重大挫折——不是自己落榜,而是封建时代有个避讳的怪规矩,他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与“进士”同音,于是与他争名的人就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搞得他进不了考场。盛年得意、正以远大自期的李贺遭此坎坷,一下子灰了心。“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的这些诗都是陷入绝望的反映。自此以后,他常常梦中哭得醒来,诗中常用“死”“哭”“泣”“泪”等字,惨然透着一层鬼气。杜牧说他“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把李贺称为“诗鬼”。在这种心境下,李贺只活到27岁。
清初诗人纳兰性德也是聪颖过人,13岁通六艺,17岁成秀才,18岁中举人,19岁会试中式。他的词清新隽永,直抒胸臆,独成一家。孰料当他以少年英姿步入社会之际,却遭到了两桩不幸。一桩是家庭的。就在他19岁会试中式这年,与他恩爱极深的妻子卢氏夭亡了。为此他哀感悲伤,得了一场大病,误了当年的殿试。一桩是社会的。由于他是权相明珠之子,22岁中进士后就被康熙皇帝选为近身侍卫,有心要培养他成为朝廷的梁柱,然而他是个天性飘逸、醉心风雅、无意功名的人。对他来说,森严枯寂的宫院无异于窒息自由的牢笼,常年跟随皇帝出巡的生涯即是磨灭青春的锁链。在经年累月的别离中,他空虚、孤独、悲凉,他如痴如醉地渴望回到活泼泼的人世生活中来,和亲友团聚,和恋人厮守。他的词大多写离愁别绪,经常使用“悲”“泪”“伤心”“断肠”一类字眼,笼罩着一片凄清婉恻之气。他也常常想到死,和友人应答之中,常说自己活不长。最终,他31岁时溘然长逝。
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黄景仁,翁方纲称其诗“沉郁清壮,铿锵出金石。试摘一二语,可通风云而泣鬼神”。黄景仁是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春雨、秋风、雁鸣、子规啼,都会勾起他的哀愁。就是登临黄鹤楼,面对浩荡江水,他也觉得“滔滔江汉不胜愁”。过梁山,他耳中芦管呜咽。这种心境下,终日病恹恹,“衣裘为医药质尽”,举债度日,他只活到35岁。
嘉庆、道光时期的项廷纪,人称“古之伤心人也”。他的词“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感人至深。他在自己的《忆云词稿》序中说:“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他说自己经常陷入沉郁无聊、空虚伤心之中。最终,堪堪活到38岁……
这样的例子还是少举吧,莫让古人的愁云在我们的心中遮上阴影。不过从他们的身上,倒可以使我们获得某些启迪。贾谊荣任显要,李贺为王族后裔,纳兰性德门阀崇隆,项廷纪家道豪富,只有黄景仁一人贫穷无归,但他们都有才华,有抱负,多情,敏锐,深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在人生道路的挫折面前,意志瓦解了,失去了进取的勇气,甚至失去了生的希望,多愁,多病,过早地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多情自古原多病”,是纳兰性德《虞美人》词中的一句话。其实,多情未必多病。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都是感情丰富、热气蒸腾的,他们中间很多人也都健康长寿。只是多情而至于沉溺、郁结,不能自持,那才多病。《素问》要人们做到“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管子》中说:“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不要总是怒这怪那,忧愁恼闷,尽量回避那些造成心境不宁的事情,不要放纵自己,不要让放纵摧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