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声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刑事执行检察,盯紧高墙内外
· 代表委员说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7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委员说
周蔚

  ●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灿建议,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陈灿说,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与“定盘星”,为社会治理提供规范与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需以法治规范权力运行。各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处理矛盾纠纷、公共资源分配等事务。同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严防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规范程序,在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化解中保障群众权益。严格听证等法定程序,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架构,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流动人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和社区法律顾问,发挥律师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作用,通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开办“法律讲堂”等方式,大力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逐步来临和少子化现象逐步呈现,“一老一幼”问题成为民生之重乃至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国建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精神,多渠道扩大“一老一幼”服务场地设施、人力资源、资金经费供给,切实打造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运营可持续的普惠服务体系。一是解决事业在哪里办的问题。根据可及性原则,“一老一幼”普惠服务要尽可能送到群众身边,发展到群众的家门口。应从法律法规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入手,定向定点定时,逐步建设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城乡社区现有公共场地设施资源,打造“小而美”的主场所主阵地,一些非必要或缺条件固定建场开办的服务,用流动服务方式加以补充。二是解决人力从哪里来的问题。应优化城乡社区党政组织机构职能,重点担负起“一老一幼”普惠服务之责。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岗位认定,建立激励机制,把大批高素质人力资源吸引到“老吾老”“幼吾幼”和“老人老”“幼人幼”的社会服务中来。三是解决资金由哪出的问题。要在政府主导下,组织和动员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居民自负和公益慈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民生事业。还应在公益事业中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促进公益事业、经济产业、社会就业、服务行业、集体家业共同兴旺。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 周蔚/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