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用身边案例敲响警钟
· 完善“派驻+巡回+科技”,实现“1+1+1>3”
· “背对背”调解 “面对面”和解
· 不能让长征“火种”熄灭
· 跨越省界的特殊归途
· 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启动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7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跨越省界的特殊归途
川渝检察协作保障拘役罪犯“回家权”
满宁 刘一菡 刘金华

  “法律给了我尊严,让我能在服刑期间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我一定积极改造,回报社会!”近日,在重庆市渝北区看守所内,结束两天回家探视的黄某向驻所检察官这样说。

  此前,黄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服刑期间,黄某得知母亲患病的消息,心急如焚。“母亲突然因病住院,我作为女儿却无法在她身边照料,实在放心不下。”黄某向看守所提交了回家申请。

  然而,黄某在重庆服刑,其母亲居住在四川邻水,跨省监管的难题和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让看守所在初步审查时顾虑重重。

  转机源于一次检察监督与跨省协作。被拒绝申请的黄某尝试向驻所检察官递交了回家申请材料,诉说了期望回家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愿。驻所检察官详细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调查程序。

  “我们调取了黄某母亲的医院证明、病情情况,以及黄某的前科记录、服刑表现等,经分析研判认为,黄某表现良好、事由正当、风险可控,符合回家的条件。”承办检察官胡师坦说。

  据悉,刑法第43条赋予了拘役罪犯“回家权”,但实践中,由于对拘役罪犯回家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以及回家后的监管手段,该项权利在具体适用上存在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2024年7月,重庆市检察院联合重庆市公安局出台《关于执行拘役罪犯服刑期间回家法律规定的实施办法(试行)》,从事前核实证据、事中风险评估、事后跟踪效果等方面对办理拘役罪犯回家案件作出规范。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渝北区检察院向看守所发出书面建议,建议依法启动审批程序。同时,依托川渝检察协作机制,渝北区检察院将案情、黄某的详细行程及具体监管需求同步通报给四川省邻水县检察院。两地公安机关随即紧密对接,制定并落实了周密的跨省监管方案。

  今年6月,在检察官的注视下,黄某带着“回家证明”踏上了归途。两天后,黄某如约返回看守所。

  “川渝协作打破了地域壁垒,让‘回家权’从法律条文变为了现实。”渝北区检察院检察长李燕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