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度覆盖全国的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这场“公诉大比武”不仅是对检察业务的“集中检阅”,更是推动公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也必将成为新时代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评议活动是一场公诉能力的“全面体检”,本次评议活动打造了贴近实务的立体化评议机制。一是文书质量审查精细化,既要审查报告证据摘录是否客观全面、证据分析是否深入有力、法律适用是否正确规范,也要审查起诉书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事实表达是否清晰。二是庭审能力考察实战化,结合庭审实务,重点考察讯问策略有效性、举证质证内在逻辑体系性、庭审对抗反应处置能力及临场答辩准确性等情况。三是法律效果评价全面化,引入公诉人庭审礼仪、被告人当庭悔罪表现、观摩代表满意度指数、出庭团队协作效能等指标,强调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评议组秉持“显微镜式找问题”“手术刀式给方案”的工作原则,既精准识别文书制作中的“毫米误差”,也深入剖析庭审对抗中的“秒级反应”。
评议活动激发了庭审现场的“璀璨火花”。一是科技与人文同频,庭审评议过程中,我们既看到3D建模示证方式,直观立体地还原案发现场情况,也看到了民族自治地区双语出庭的场景,既保障了当事人权利,也充分展示了民族风貌。二是传承与创新共振,出庭公诉团队往往是由资深检察官携青年检察官助理组成,我们既能看到资深检察官的沉稳,也能看到青年检察官助理同步进行多媒体示证的默契配合。
出庭评议的要点引导公诉人自觉练好“三力合一”的看家本领。一是引导公诉人练好证据审查的“透视能力”,如评议要点要求“分析深入、充分论证指控的犯罪事实”,引导公诉人面对诸如“零口供”等疑难案件时,应细致梳理证据并予以深入分析论证,串联证据,构建完整的证据链。二是引导公诉人练好法庭对抗的“控场能力”,评议要点要求“合理把握讯问策略,适时跟进追问”,引导公诉人面对诸如被告人当庭翻供等突发情形时,要迅速作出反应,通过临场调整讯问策略,保持指控稳定性。三是引导公诉人练好法治文明的“传播能力”,评议要点要求“有针对性开展法庭教育,入情入理阐述”,引导公诉人注重类案反思,通过法庭教育促进被告人认罪悔罪,并向听庭人员传递守法理念,实现一场好的庭审即是一堂好的法治课的目标。
评议活动掀起的岗位练兵热潮,正在推动形成文书制作精品化、出庭准备预案化、庭审应对敏捷化的新型公诉标准,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