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公益周刊·经纬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场车祸带来的改装电动自行车治理行动
· 从“功能达标”进阶为“体验优化”
· 聚焦涉茶三大领域不断提升履职质效
· 一店一药师把好药品“出口关”
· 图片新闻
· 【公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涉茶三大领域不断提升履职质效
安徽:助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吴贻伙

  今年5月21日是第六个“国际茶日”,记者从安徽省检察院了解到,自去年4月以来,该省检察机关聚焦本地涉茶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共摸排相关问题线索56件,立案35件,制发检察建议16件,提起诉讼12件,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是安徽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省共有10个市56个县(市、区)产茶,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年产量18.1万吨、年产值239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常年居全国第二、第三位。2024年,安徽省茶叶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900亿元,茶叶已成为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之一。

  在涉茶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领域,安徽省检察机关主要聚焦茶叶农残超标、散装茶叶市场经营乱象、茶叶销售商户不规范经营等问题开展监督。在该省六安市、亳州市,针对辖区部分商户所销售的茶叶及养生花茶中存在的农残超标问题,当地检察机关依法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在该省芜湖市,针对辖区部分茶叶零售店铺所售散装茶叶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能出示产品合格证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检察机关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开展全面排查并加强整治。

  在涉茶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安徽省检察机关依法办理了一批涉茶地理标志保护公益诉讼案件。黄山市徽州区检察院针对当地部分电商平台网店将非出自黄山毛峰产区的茶叶以“黄山毛峰”名义进行包装后予以销售、侵犯“黄山毛峰茶”地理标志等情况,依法向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加大对相关生产、假冒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此外,针对属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的“旌德天山真香”“桐城小花”“白云春毫”等茶叶存在当地经营商户未经授权销售或混淆使用其包装等问题,有关地方的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协同履职,形成监管合力,并构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促成相关问题有效整改。

  在涉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安徽省宣城市检察机关深入当地茶叶产区实地走访发现,部分茶园违规占用了永久基本农田,遂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职责,纠正涉案违规占用情形,并妥善迁移茶园,促进当地茶产业依法有序发展。

  据了解,安徽各地检察机关在推进监督过程中,注重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形成监督合力。庐江县检察院在办理督促保护“白云春毫”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件中,定期向该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整改进展情况,并利用县人大常委会到检察机关调研的契机,邀请相关主管行政机关共同座谈,进一步提升“白云春毫”保护水平。滁州市南谯区检察院在办案基础上,与区法院、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家单位主动沟通对接,联合签订《关于联合保护中国农产品标志性品牌“西涧春雪”的实施意见》,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配合等工作机制,助力品牌联动保护和良性发展。

  安徽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省正在深入推进涉茶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紧盯影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不断提升履职质效,努力为促进全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贡献检察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