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电子商务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搜索“改装电动车”这类词,基本看不到相关售卖信息,大多数平台还会弹出“此类行为存在风险,请注意自身安全”的温馨提示。这样的改变源于我们办理的一起案件。
2024年2月,我在骑电动自行车下班回家途中,目睹了一起外卖员因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为什么他们的车速比我的快这么多?”带着这个疑问,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搜索“电动自行车速度”的相关信息。我发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限速25公里/小时,但网络平台存在售卖解除限速装置等乱象,卖家宣称改装后速度可以达到70至80公里/小时。我认为,这种改装很有可能导致电动自行车的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下降,极易因车速过快引发交通事故,危害道路交通和人身财产安全。
根据我和办案组成员进一步了解,《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伏、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瓦。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拼改装电动自行车产品来自行改装电动自行车,不仅质量难以保证,安装、使用过程也隐患重重。破坏电动自行车的出厂调校完整性,容易引起线路发热,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甚至着火、爆炸等风险,严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2024年4月8日,我院依法作出立案决定。
经调查核实,我们发现互联网上不仅销售解除限速装置的产品,还销售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改装产品以及宣称能够增加续航的虚假宣传产品、“三无”产品等。有些商家销售改装后的二手电动自行车,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达到1500瓦,速度达60公里/小时以上,蓄电池标称电压达到72伏;有些商家宣称购买他们的产品后,铅酸电池能够改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寿命更长的超标锂电池;有些商家描述能增加续航能力产品时,甚至有专门针对外卖员的宣传标语,比如“一天多跑一万单”“一次充电跑到西藏不是梦”等。甚至,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部分拼改装产品后,还需要自行进行剪断电线、焊接公插等操作。
2024年4月24日,我院针对互联网平台违法违规销售电动自行车及拼改装产品的情况,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行政机关收到建议后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多次约谈互联网平台提出整改要求。截至今年2月,互联网平台通过下架、罚款等方式共治理问题产品509个、违法信息7372条。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增加屏蔽及拦截关键词,在电动自行车类目下商品详情页中配置了“电动自行车严禁非法改装”等多项提示,并制定定期随机抽检机制。
互联网平台的违法违规销售问题得到很好遏制,可短视频平台还存在教授拼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视频,具有诱导网络用户改装自有电动自行车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办案人员与各短视频平台进行多次座谈交流,督促删除相关视频1242条,下架商品14个。
完成常规动作还不够,2024年7月30日,我们专门邀请具有电动自行车社区治理经验的人大代表、参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制定的技术专家、从事互联网法治研究的法学专家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公开听证会,对案件办理效果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如何发挥互联网集中管辖优势,将案件整治效果辐射延伸到京外互联网平台?在进一步开展全网筛查后,我们将调查发现的涉及京外平台电动自行车及拼改装产品违法经营信息40余条,移送至京外平台所在地检察机关办理,并以此案为契机,积极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所在地的检察院搭建信息共享、异地取证、线索移送等网络空间治理合作框架机制,推动形成互联网检察的工作合力。
(整理:本报记者简洁 通讯员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