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声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稳预期强信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 代表委员说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黄埔:“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获全国人大代表崔岩点赞
刘韬 翁锜 李雨航

  

  

  

   检察官调查文物保护情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重要策源地黄埔军校旧址、玉岩书院、深井古民居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时“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殷切嘱托,2020年,黄埔区检察院与黄埔区文广旅局等单位签订广东省首份《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合作的工作机制(试行)》,建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制度,围绕黄埔区“十古”(古村、古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司法保护。

  此前,黄埔区在全国首设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负责对辖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日常巡查保育保护。2023年,黄埔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办公室挂牌成立后,加强与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对接,针对超大城市规划建设中重大线形工程未经考古调查勘探擅自开展工程建设问题,构建重大线形工程考古前置程序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新时代‘考古前置’工作机制改革广州实践”入选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黄埔区检察院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文化遗产检察官定期巡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该院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如通过开展“红色标语”专项监督行动,助力摸清辖区红色标语建筑16处共38幅红色标语底数。

  “文物部门与检察机关的协作,让黄埔红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红色基因’得以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留意到,黄埔区检察院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崔岩代表了解到,自“文化遗产检察官”办公室挂牌以来,黄埔区检察院聚焦解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同步发展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办案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累计投入7200万元财政专项经费,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广州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创新案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检察方案”在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上被推介。

  “广州黄埔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正因文物部门与检察机关的携手同行焕发出新的光彩,而‘文化遗产检察官’办公室在其中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崔岩代表希望黄埔区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持续深化“文化遗产检察官”工作制度,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最佳效果。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传承工程、系统工程,需要文物部门和检察机关持续凝聚共识,协作配合,同向发力,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崔岩代表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