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检察机关应当坚持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依法、充分、规范开展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以高质效监督履职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检察履职办案基本价值追求。
深挖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线索。线索是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开展的起点和重点,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线索来源广泛,除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外,更要深挖监督线索。一是加大案件审查力度。重点审查团伙犯罪中是否遗漏同案犯、是否案中有案、是否有其他犯罪事实等,重点关注上下游犯罪、涉案人员多,以及涉在逃、另案处理、身份不明等重点人员案件,通过上下游联动、团伙成员梳理、重点人员审查,深挖漏罪漏犯。二是注重“两法衔接”工作。针对行政处罚案件,摸排是否存在有案不立、以罚代刑、随意立案、压案不查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及公安机关受理移送后的处理情况,准确把握刑事立案标准,监督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等问题。三是发挥机制平台作用。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要求,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为平台,健全完善刑事案件侦查监督与执法监督衔接机制,及时发现监督线索。注重发挥侦查监督平台作用,坚持每案必监督,逐案逐项筛查监督点,严格审查强制措施中涉及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等监督内容,重点针对侦查取证违法、侦查措施违法、强制措施违法等深层次、实质性违法问题开展监督,特别是违法立案,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违法“查扣冻”等趋利性执法问题。四是深化刑事“挂案”清理。强化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准确摸清“立而不侦、侦而不结”“挂案”底数,精准分析原因,科学分类施策,推动依法解决,有效去除存量。紧盯本地区“挂案”重点罪名、重点类型案件,正确适用提前介入、跟踪监督等手段,切实减少增量。五是加强内部协作联动。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的立案监督案件,经审查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的,或者公安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决定的及检察侦查部门在办案中发现的监督线索,依规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刑事检察部门对在办案中发现的相关职务犯罪线索,要及时移送检察侦查部门。六是优化数字检察赋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已有大数据监督模型,全面、完整调取模型数据进行筛查对比,进一步扩展监督线索来源渠道。深化数字检察意识,结合个案中发现的监督线索,以点带面,积极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动开展类案监督,释放数字检察效能。
严把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质效。依法、准确开展法律监督,是充分运用监督线索、保障监督工作质效的核心。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不同于捕、诉环节的案件流程,其附随于刑事案件,又与捕、诉案件有所差别。要以监督精准性为目标,严格适用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办理流程,依法审查监督线索,准确适用监督规则,合理适用监督手段。一是推进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规范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办理程序,严格遵守“检察人员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的内部决策程序。充分发挥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对于是否监督及监督意见有分歧的案件,承办部门可提请分管副检察长组织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研究。二是做好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发现监督线索,需要公安机关配合进行调查核实的,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涉嫌违规立案、违规撤案及侦查活动严重违法等监督事项,准确依法及时固定相关证据,确保监督内容于法有据。三是准确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经依法调查核实后,认为需要监督纠正的,应当根据违法程度的轻重,综合运用口头纠正、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方式提出纠正意见。对本地区呈现类型化、普遍化的问题,及时通过制发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等措施予以纠正。四是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化办理。严格遵守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案件办理各项程序规定,准确制作法律文书,精准填录案卡,强化文书内容规范化、说理性。
督促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落实。要合理运用各项举措,保障监督内容整改到位,监督事项落实到位。一是强化事后跟踪监督。充分运用侦监协作办公室跟踪督促机制,检察机关依法提出立案监督、纠正违法等监督意见,同步抄送侦监协作办公室,由侦监协作办公室建立监督意见台账,定期督促落实。对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违规办案、渎职线索等,及时移送检察侦查部门。二是推进上下一体联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一体化”办案优势,强化一体履职。对于下级院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请示上级院的,上级院应及时研究、帮助协调。对涉及本地区类型化监督事项的,上级院应当予以重视,并积极沟通同级公安机关,共同研究监督整改。三是深化检警沟通会商。发挥侦监协作办公室组织协调、监督协作等职能作用,定期对侦查监督平台数据、侦查监督法律文书制发情况、不捕不诉等案件情况开展通报,与公安机关共同对常见侦查违法行为、刑事案件办理质量、侦查监督质量等进行分析研判,力促达成共识。
规范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管理。最高检提出“一取消三不再”后,要求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着力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与时俱进提升检察管理能力和水平,以高水平管理推动高质效办案。深化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质效,需在抓实个案办理的同时,探索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配套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提升法律监督工作质效各项举措规范化、长效化适用。一是适时开展异常监督数据跟踪研判。定期分析监督数据,确保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对监督数据异常院,开展针对性督导检查,查明问题原因,加强问题整改。二是探索建立正反向案例评价机制。在充分学习最高检发布的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培育本地区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针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存在“凑数监督”“违法监督”等情形的案例,制发通报,强化正向引领、反向警示作用。三是积极开展专项法律监督活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本地区案件特点、公安机关执法特点等,适时开展涉特殊群体保护侦查活动监督、破坏黑土地耕地资源犯罪立案监督、醉酒危险驾驶案件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行动等。积极推进专项行动成果转化,探索制定个罪法律监督工作指引,扩充监督知识资源“数据库”。
(作者分别为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检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