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
· 习近平就乌拉圭前总统穆希卡逝世向乌拉圭总统奥尔西致唁电
· 在这里,“触摸”法律“对话”法律
· 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第五办案组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 “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
· “典”亮万家灯火 守护美好生活
· 让“无障碍”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
· 图片新闻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高检第47次检察开放日活动特写——
“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
孙风娟 刘亭亭 郭荣荣

  民法典,你了解吗?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守护着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的人生“全过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民法典,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在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典’亮生活守护美好”为主题,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40余名师生代表,民商事法律专家学者,以及部分社区群众代表,与8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同走进最高检东华门办公区,近距离感受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民法典的实际成效。

  “办案故事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民法典的生动缩影”

  独自承担家庭重担20多年的王大姐,为何在被判离婚时,未能获得经济补偿?

  一群老实巴交的菜农,为何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失信被执行人,他们真的是“老赖”吗?

  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着两起不同的案件。上午9时许,在“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环节,这两起案件背后的故事吸引了每一位聆听者。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检察干警刘于宏讲述的《民法典第1088条》,是一起推动民法典关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贯彻落实的离婚纠纷案。江苏省睢宁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戴广栋讲述的《老韩和“老赖”》,是一起典型的虚假诉讼监督案。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永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吴惠芳对《民法典第1088条》中的办案故事感触颇深。在吴惠芳代表看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负担较多家庭义务的家庭主妇,在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这不仅彰显了民法典保护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立法精神,更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诠释。”吴惠芳代表说。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戴孟勇同样对这个办案故事印象深刻。“我注意到,这个案例也是此次最高检发布的第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中的一个。通过检察官的生动讲述,我们真切感受到检察官在履行检察监督职责过程中,对于事实真相的执着追求,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体谅,对于法律精神的深刻领悟,对于公平正义的孜孜以求。”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检察官坚持公平正义的初心使命。他们用专业和担当守护司法公正,既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让违法者得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范先群向记者讲起了对《老韩和“老赖”》这一故事的感受。他说,菜农们多年来一直饱受沈某利用草苫收货条恶意诉讼的困扰。检察官的依法履职,让包括老韩在内的菜农们摆脱了“老赖”的污名,卸下长期背负的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检察干警讲述的这些办案故事正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民法典的生动缩影。”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胡思博说,检察机关通过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方式,实现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更好发挥救济功能与纠错功能,有力维护了民法典的权威性。“检察机关可以以民法典所规定的重要法律规则为出发点,进一步对有重大影响、事关普通民众基本权益保障的典型案件加大办理力度和监督效度,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知感触更深、更强烈。”胡思博建议。

  “既体现依法办案的严谨,又饱含司法温情”

  曾担任电影放映员的老董,为何拿着一张20年前村委会打的欠条找到检察院?这笔欠款真的确有其事吗?

  一张借条为何能“合法”划走公积金?消失的公积金能重回百姓口袋吗?

  一起历经多次诉讼,判决结果截然相反,原告、被告都不服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还有和解的可能吗?

  在“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环节,这三个故事同样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

  江西省鄱阳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朱霞以《迟到的工钱》为题,讲述了在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下,电影放映员老董历经25年,终于收到迟来的工钱的故事。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侯士芳以《假官司背后的真陷阱》为题,讲述了检察机关借助大数据模型,让消失的公积金重回百姓口袋的故事。最高检民事检察厅检察官助理李大扬则以《两面锦旗的故事》为题,讲述了检察机关通过查阅卷宗、视频听证、实地调查、技术鉴定等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促使一起长达十余年的纠纷画上“句号”的办案故事。

  “在一位坚持20年为村民放电影的老放映员遭遇讨薪困境时,是检察官不言放弃,辗转县、乡档案部门调查核实证据,才最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个案例既体现了依法办案的严谨,又饱含司法温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司马光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棋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琪雅说,讲述《迟到的工钱》故事的女检察官虽然身材娇小,但为民司法的情怀让她显得格外高大。这种将法理情有机融合的办案方式,正是新时代检察履职的生动写照。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天津总队机动支队某侦察股股长张龙飞对检察干警讲述的办案故事给予高度评价:“牵动人心,直击心灵。这几个案例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张龙飞代表说,在今后履职中,他将更加注重发挥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协同效应,既当好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传声筒”,也做好检务公开的“扩音器”,助力检察机关以更优履职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流程沉浸式感受法治魅力”

  “一份高质量的检察文书背后需要检察人员具备哪些技能?”

  “检察工作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随着“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环节的结束,检察开放日活动进入参观最高检检委会会议室、检史陈列室和案件管理中心环节。参观时,大家沉浸其中,不时向检察官抛出问题,互动频频。

  在案件管理中心,一体化、智能化、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展现了检察工作的严谨高效;在检史陈列室,一幅幅珍贵的史料照片生动呈现了检察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检委会会议室,重大检察业务工作议事流程的庄严与严谨,彰显了案件办理背后的审慎与担当。

  “没想到,像聂树斌案这样改写当事人命运的司法纠错程序,正是从这里启动的。”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璇在参观检委会会议室后说,这里的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司法的严谨与温度,站在这个庄严的决策空间中,深刻体会到检察机关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这让我对法律职业更添一分敬畏,也对法治实践有了更真切的认识。”罗璇说。

  “在案件管理中心,我看到这里正在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让案件管理更加智能化,为司法公正插上科技的翅膀。”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黄烨表示,在检察官的介绍下,他了解到案管办是检察机关的“智慧中枢”,既承担着案件受理流转、律师服务等基础职能,更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全国检察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法治的生动实践。”黄烨感慨道。

  “这就是公平正义最直观的表达。法治工作者就是要将法治思维、规范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心中、融在每个案件以及每个办案环节,让执法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晓晨在参观后提出,希望检察机关在做好普法的基础上,针对基层执法难点痛点问题,通过模拟场景、剖析典型案例等形式,加强联合培训,一体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合力营造更优法治环境。

  “今天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是一场全流程沉浸式感受法治魅力的学习之旅。从现场聆听检察干警讲述民事检察办案故事,到走进检察院亲身体验案件办理流程,我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强大生命力。”作为一名资深普法工作者,《“典”亮生活:图说民法典》作者孙英翔希望这些法治好故事、好案例能够以更精彩、更丰富的形式让更多人看到,让法治观念深入民心。

  活动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带着对法治实践的新期待、新思考,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