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
· 习近平就乌拉圭前总统穆希卡逝世向乌拉圭总统奥尔西致唁电
· 在这里,“触摸”法律“对话”法律
· 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第五办案组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 “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
· “典”亮万家灯火 守护美好生活
· 让“无障碍”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
· 图片新闻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这里,“触摸”法律“对话”法律
郭荣荣

  “往左一点,再往前,摸到了吗?”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姚琳轻声引导。

  “是‘法治’!”9岁的童童(化名)雀跃地喊道,小手紧紧按在墙面的盲文上。

  近日,在邗江区检察院着力打造,中国聋协、中国盲协等指导的全国首个无障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内,6名特殊的小朋友正在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之旅。

  3名视障儿童沿着特制的颗粒磨砂盲道缓缓前行,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伸出小手轻轻触摸互动展项旁的盲文说明牌,指尖在凸起的盲文上缓缓移动,认真阅读着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介绍。

  3名听障儿童围聚在电子屏幕前,目不转睛地看《警惕网络“馅饼”远离网络“陷阱”》手语法治课,这部由邗江区检察院制作的普法课程,不久前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精品法治课。孩子们手中拿着的同声传译装置,能够将解说实时转换成文字,还能通过键盘进行互动交流。

  “这个红色区域代表‘禁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在防范性侵展区,检察官引导孩子们通过“人体红绿灯”互动模型学习自我保护知识。男生和女生分设的私密空间里,不同颜色的触控区域让孩子们清楚地理解身体界限。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程祥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感慨道:“过去法治教育对特殊儿童来说就像隔着一道玻璃墙,看得见,却摸不着。现在他们不仅能‘触摸’法律,还能‘对话’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科兼风湿免疫科主任魏华在体验过“黑暗体验区”后表示:“短短几分钟的黑暗行走,让我切身感受到视障群体的不易。这个基地的无障碍设计,真正体现了法治的平等与温度。”她特别注意到,该法治教育基地与社区矫正中心比邻而建,并创新性地引入了“矫治+服务”模式。

  “我们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志愿服务,既充实了教育基地的志愿团队,也让矫正人员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邗江区检察院检察长梁勇介绍说,从盲道材质选择到互动展项设计,基地的每个细节都经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和实地测试,着力打造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智慧普法空间,确保法治教育真正实现全人群、无障碍覆盖。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